第0020章 阅兵仪式



      当天,大汉军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叶重穿着崭新的元帅服,登上高高的石台上检阅了三军,看着从眼前走过,迈着并不算很整齐划一,却带着掷地有声的感觉的大汉军战士,叶重顿时心潮澎湃,挥手致意道:“战士们好!”

      “大帅好!”回应他的是一声声亲切又雄壮的问候。

      战士们统一地转过头,齐刷刷的把眼睛对准了高台,对准了在高台上挥手致意的叶大帅,眼中折射出热切的光,面容更是一阵的崇拜和阳光。

      “战士们辛苦了!”叶重又道。

      “大帅辛苦了!”排练好的台词,排练好的方阵,在许多老百姓的眼中都显得如此的新奇。尤其是叶大帅和正在接受检阅的大汉军战士们的军装,制式的军帽,绑着绷带的脚踝,布鞋倒是没啥,就是那一身淡蓝色的军装却显得十分的精神抖擞。

      叶重又敬了一个礼。

      所有的汉军都举枪示意,山呼道:“誓死保卫祖国!誓死拥护大帅!誓死推翻鞑清!誓死捍卫人民的权利!”

      又一支踏着整齐的步子的方阵缓缓走来,高高的昂着头,目视前方,一个个犹如威武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狮子,仿佛谁敢在他们面前放肆,就会被撕成碎片一样。

      “大汉军万岁!”叶重高声道。

      “大帅万岁!”方阵里的战士们扯开嗓子吼道。

      “大汉军政府万岁!”叶重继而道。

      “大汉军政府万岁!大帅万岁万岁万万岁!”一阵山呼海啸响起,震撼了整个广场,更加震撼了附近的老百姓的人心。

      中国阅兵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古埃及、罗马、波斯等国,已有阅兵活动,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

      近年挖掘出来的秦陵兵马俑,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

      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音sōu,意为春天里打猎)。

      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敬肃)”,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

      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

      公元前625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南门”。郑国慑于诸侯军队的阵势,“乃行成”(求和)。

      “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间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

      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但到清代,督抚三年一次的阅兵却仍叫“大阅”。

      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

      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举行了阅兵仪式,袁世凯派段祺瑞进行了阅兵,袁世凯穿着军服就登上了检阅台,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来1913、1914年也都举行了阅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