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辽东风云(二十一)-第2/2页
然而自老奴兴起,辽阳、沈阳相继失陷后,宁远在辽东的战略地位与日俱增。
天启三年,孙得功投奴,广宁失陷,锦州成为抵抗东虏的前沿基地,宁远更是成了沟通辽东和山海关的物资转运基地。袁崇焕任宁前道期间,便向朝廷奏请,扩建宁远城防。
为扼守辽东咽喉,天启帝同意了袁崇焕的请求,重修了宁远城,不光将原有的城墙增高到了三丈半,同时在城墙四角各增了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并将红衣大炮放置在敌台的特制炮车之上。
目前宁远城一共部署了十一门红夷大炮,其余火炮两百门,火炮调转,通过增设的敌台,城上的火力可覆盖城墙外大部分区域;相邻城墙角敌台之间的大炮和火铳还可相对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后金军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其实这也是一种相近于同时代欧洲棱堡的设计。
由于宁远城防坚固,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成了吴三桂囤粮养民之所,此前为防东虏绕过锦州,袭击宁远,吴三桂便是令人焚烧了城外的建筑,并将宁远中左所和右屯的兵马全部调至城内,由前军副将王屏藩统一指挥。
松锦大战后,宁远城的辽民是一日三惊,草木皆兵,唯恐八旗兵会挟大胜余威,兵临宁远,这种恐慌的情绪一直维持到吴三桂和东虏媾和之后,才得到了缓解。
虽然说辽东的百姓和东虏有着血海深仇,但是人都是自私的,在吴三桂联清讨逆的檄文发布后,自以为人身安全有了保障的关宁军家小为了多挣一口吃的,宁远的百姓们便纷纷成群结队走出了家门,该垦荒地垦荒,该捕鱼的捕鱼,该上山砍柴的砍柴,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吴三桂从朝廷捞来的银子都砸到了他的家丁身上了,普通军户哪里吃的了饱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