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大秦已经不是以前的大秦了-第3/5页





    嬴政和赵昆正在喝茶聊天。

    “你说的内阁,分摊了皇帝的权力,这样对治国安邦,当真有利?”嬴政抿了一口茶,皱眉道。

    习惯了将大权宅在手里的他,对内阁的建立,产生了质疑。

    赵昆反问道;“就算父皇理政的时候,丞相府也是有决策权的,这样不也分摊了权力吗?”

    “就算丞相府分担了权力,但主要权力还是在皇帝手中,国家由皇帝一人说了算,这样不好吗?”

    “好,儿臣没说不好,只是太累了。”

    “累?”

    嬴政眯眼:“国家大事,关乎黎民百姓,岂能因累弃之?”

    “父皇,你仔细回想一下,你当初一把权力握在手上的时候,一天批阅多少奏折,有多少是真正关乎国家大事的?”

    感受到嬴政目光不善,赵昆并没有认怂,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嬴政闻言,却没有回答赵昆。

    赵昆又继续道:“无论是皇帝批阅奏折,还是丞相府分摊权力,效率都不高,内阁是群策群力,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里面的人不过问朝政,只负责帮皇帝处理奏事。”

    “皇帝需要他们的时候,还可以主持他们群策群力。”

    “嗯....”

    嬴政闻言,沉吟了一下,抬手道:“你继续....”

    “建立内阁,除了之前说的原因,还有一点,我想撤销丞相府。”

    “撤销丞相府,这又是为何?不是说独立建立内阁吗?”

    赵昆答道;“独立建立内阁,只是权益之计,以后的朝廷构架,采用六部的制度,九卿制度虽然开创先河,但不严密,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问题。”

    “六部?”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源于隋朝,在唐朝完善,到了明朝,朱元璋撤掉三省,改为内阁与六部。

    这样的制度,才使得明朝国佐近三百年。

    赵昆虽不能保证秦国超过三百年,但这种模式下的秦国,或许能走得更远。

    听到赵昆将的六部,嬴政顿时来了兴趣,不过,正当他打算追问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道通禀声:“启禀陛下,南越传来急报!”

    .......

    与此同时。

    南海郡尉府中。

    赵佗看着眼前各种奇形怪状的姿势坐在厅中的百越各族的族长,脸色极为阴沉。

    “赵郡尉,你与我等交好,百越铭感于心,可边境实在不太平,你们秦人无故屠戮我部族,杀人近千,百越素来敬重大秦,大秦为何如此对百越?”一名百越族长说着半通不通的秦语。

    赵佗一脸为难,看向此人:“现在的大秦已经不是以前的大秦了,我也束手无策啊!”

    “哼,南海郡乃郡尉管辖之地,我们只认郡尉,还望郡尉做主。”

    又一个百越族长道:“必须要让秦国给个说法!”

    听到这话,赵佗心中暗喜。

    他早有经略百越之意。

    不过,如今大秦重定中原,正是破旧立新之时。

    太子赵昆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在扶苏监国期间,暗中颁布数起重大举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