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唐氏次女愿嫁吐谷浑



 “薛某并不赞成二小姐和亲吐谷浑——”

 薛少勉一开口便直奔主题。

 “所以,今天的事,是陛下自己的意思?”唐娇娇问。

 语涉禁中,薛少勉没有回答,继续说道:“论京中贵女,堪为吐谷浑王后者,莫过于二小姐——”

 唐小白低头轻咳,有点不好意思。

 但……其实她也是这么认为……

 如果薛少勉真的提议让她去和亲,一定是因为她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只有她,以唐姓亲陇右诸州,又曾亲赴西北,适应当地环境。

 她自己也有信心,能为朝廷牢牢把控吐谷浑,作为针对西部吐蕃的攻防第一线。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没有人比她更合适。

 但这件事,不能光看战略意义。

 ——

 “然凉州一行,薛某也曾与二小姐同行一路,于情于理,都不希望二小姐远嫁吐谷浑;”

 ——

 这个“于情于理”说的有些微妙。

 唐小白自觉跟薛少勉没什么“情”,燕国公府跟薛氏也没什么情。

 甚至薛氏跟东宫也不亲近。

 所以主要还是看“理”。

 她可以是最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是最不合适的人选。

 如果燕国公府能通过她把控吐谷浑,再联合凉州的势力,很难不令某些人感到不安。

 薛少勉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皇帝又怎么会希望呢?

 ——

 “只要二小姐不曾应下,此事尚有许多斡旋之地。”

 唐二小姐眨了眨眼,无辜又遗憾:“可我已经应下了——”

 ……

 “唐氏次女,感念皇恩,为求报效,愿远嫁吐谷浑!”

 殿宇高阔,元皇后的声音幽幽回荡。

 御座之侧侍奉的通事舍人裴宣猛然抬头,一时没能藏起满眼错愕与隐隐的愤怒。

 皇帝也在同一时刻抬起头,紧紧盯住元皇后,只是目光深沉,分辨不出喜怒。

 “陛下?”元皇后仰起的脸上露出一丝渴求褒奖的神情。

 皇帝却垂了目光,淡淡道:“她小小年纪,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军国大事,尚要细细议来。”

 元皇后神色僵住。

 “皇后也辛苦了,先回去吧。”皇帝摆了摆手,不再看她。

 “陛下——”

 “朕尚有政务要处理,皇后且去罢!”皇帝打断了她的话。

 元皇后终于闭上嘴,起身,退出两仪殿。

 日影渐斜,将拾阶而下的人影拖得狭长。

 走完两仪殿前的台阶后,元皇后轻声问了一句:“公主在哪儿?”

 皇后问公主,必然是问唯一的嫡公主广陵公主。

 “回娘娘,公主午后于公主院召见琵琶师,正练习琵琶呢!”

 元皇后扯了扯嘴角。

 自从去年年底的宫宴上,汝南公主李环凭一曲半生不熟的琵琶曲重获圣宠后,宫中女子都在效仿。

 别人效仿也就算了,可笑的是,她的女儿,最最尊贵的嫡公主,竟然也在效仿!

 唐家那个小幺说得没错。

 不试一下,她是不会死心的。

 起初,她在立政殿等,等皇帝来问结果。

 但是没有等到。

 皇帝白天很少进后宫。

 虽然皇后的立政殿独立于后宫嫔妃诸殿之外,更接近朝堂,但皇帝也几乎没有在白天来过。

 只有昨天,他来了。

 御驾至立政殿外五十步,而后转道去两仪殿,没有进来问结果。

 专程路过,只为一个唐娇娇。

 今天,他没有来。

 因为对他来说,结果从来都不重要。

 果然,她办成了,也不会有任何嘉奖。

 甚至,皇帝是不悦的。

 他根本不是真的要唐氏姐妹去和亲,不过是眼看拿捏不住美人儿,就想拿捏美人儿的妹妹。

 只为逼唐娇娇就范。

 他不择手段想得到一个美人,却要将她这个发妻推在风口浪尖——

 “让公主别练了!”元皇后道。

 ……

 元皇后离开后,两仪殿内的人并没有回归平静。

 奏章摊开在御案之上,皇帝的目光滞留了许久。

 “来人!”

 “陛下?”

 “赏燕国公次女!”

 ……

 燕国公次女先是受皇后召见,出宫后,又受皇帝赏赐。

 思及和亲吐谷浑一事,坊间流言纷起。

 一时间,仿佛已经定下唐二小姐为和亲人选。

 九月初一,朔日朝会。

 燕国公唐世恭出列拜道:“承蒙陛下不弃,臣虽不堪驱使,尚有儿女,当为君担忧,小女得陛下褒赏,虽去国万里,亦不敢辞,惟念其年幼,请以犬子充使护送,以全忠义孝悌,臣感激涕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