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出兵澳洲-第2/3页
有时候人就怕往回看,回头看最容易让人产生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的感慨。
尤其董书恒这样掌握绝对权力的人最容易在时间中迷失自己。
都说绝对的权力会产生绝对的**。
这句话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在掌握绝对权力的早期,权力人忙于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会发现时间对他与普通人一样,都是公平的。
那时候的他才会想到要自己好好犒劳自己。要不然来不及享受,时间就没了。
董书恒现在有时候也会这样想,但是他知道这样问题会必然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所以他压抑着自己。他自己减少自己手中的权力,还给自己套上一个个紧箍咒。
当初他选左季高做内阁总理。就是因为这个人的骨子里有一股傲气。
而且左季高在治国方面有自己的主见。
与曾宪风不同,左季高入主内阁之后,一直在扩大内阁的权力。
董书恒这几年也一直在放权。以至于民政和人事方面的事情,董书恒已经基本上不在直接插手。
左季高还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将一些行政机构由原来的横向管理,变成纵向管理。
比如治安署原本就是地方府县自己管理,现在变成纵向管理之后。
下级治安机构只听从上级治安机构的管理,最后由内阁内政部来统一管辖。
除此之外,税务、土地、水利等部门也都变成了纵向的管理。
这就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职权,而内阁各个部委的权力在不断加强。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现在内阁各个部门的人数翻了好几倍。
很多部门不得不搬出去建造自己的办公大楼。
每年各个部们派到地方上巡查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另外,左季高还分外注意对商人集团的限制。
对他们购置产业、雇佣长工等方面都做了很多限制。
甚至于现在,他已经在着手制定遗产税,控制商人的资产过于膨胀。
对此,很多商人都是颇有微词。
董书恒知道这些改革会产生弊端,但这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所以,董书恒没有出面阻止这些改革。不仅仅如此,他还在暗中支持一些改革事项。
董书恒自己缺乏改革的决心,他是个念旧的人,受到旧情的牵绊。要是让他出手去改革,他有些下不了手。
“总统,要是今后真的像您说的那样,乘坐飞艇可以夸大洋飞行,那么我们控制更多的土地,是不是也就没有问题了。”左季高没有接董书恒的话茬,反而借着这个事情反问道。
在他看来,董书恒似乎是在自己人为地削弱复兴军本土的力量。
这个跟左季高的理念并不相符。
“老左,有的时候距离并不在地理上。”董书恒打断了左季高的话,他并不想在会上跟左季高讨论这个问题。
左季高巴不得复兴军一统寰宇。就是做个地球内阁总理,他也能够胜任。
但是董书恒知道一个巨无霸最后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此时《天演论》已经翻译了过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如果没有竞争,那么人就会跟太平洋上很多封闭小岛的动物一般,停止继续进化。
一个社会无须等到退步,只要不发展,就会出现危机。
人心永远是最难测的。
会议最终还是留下些许遗憾中结束了,一直在董书恒身后没有发言的姜玉钦能够感受到很多人都意犹未尽。
他也能够感受到总统与内阁之间不像之前那样亲密无间了。
而最诡异的是,这一切似乎是董书恒自己造成的。
姜玉钦不知道董书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不敢问。
丁力带着两个陆战旅早已经提前在羊城港集结。他们会在五天后乘坐运输船,在杜航舰队的护送下经过吕宋、新华岛直接杀到大嘤在澳洲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地区。
百分之八十的大嘤移民都居住在这里。
这里是整座大岛上最适合耕种,降水量最多的区域。
此时的新南威尔士州,已经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悉尼城还不是后世国际大都市,他的规模也就相当于本土的一个较大的镇子。
1788年,悉尼建立。两年后,嘤国政府为了新殖民地专门组建新南威尔士团。
留守的英国士兵在军事独裁统治下贪污**,殖民地开发一片混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