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一章 石达开苦练内功-第2/3页



  一艘隶属于圣军的蒸汽船见到河岸上有贵人,鸣笛致意。

  这些几十上百吨的蒸汽船在雅江的航道上经常能够看到。它们有些是去给下游的军队运送补给,有些是贸易的商船。

  在雅江这样水流较快的江面上还是要用汽船才好。

  帆船和桨船都不方便逆流而行。

  自从丁苏吉亚的造船厂建造了第一艘汽船之后,规模就在不断地扩大。

  普通的汽船用木头建造就好了。阿萨姆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木头。

  以前这里的木头还会出售到印度其他地区。

  只是现在和下游的贸易断绝了,才改为自用。

  在木头充足的情况下,建造木船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雅江正好将整个阿萨姆地区串联起来。

  接下来,石达开还会修建到南边以及东南边丘陵地带的道路。

  那里是阿萨姆地区的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

  “文清,上次不是从咱们广西老家引进了很多黑猪吗?你们要扩大的养猪的规模。这里这么多丘陵地,都可以种上红薯玉米,每家都养上几头猪。咱们的圣军以及老百姓不能只吃粮食,也要补充肉食。你没见他们的复兴军的士兵,几乎每天都能够吃到肉食,咱们做不到那种地步,但是隔几天还是要让士兵吃上肉的。”

  “那个董书恒不是说士兵的战斗力跟炊事班做出的饭食息息相关吗!以前咱们对这一块不够重视,也没有条件,现在咱们得慢慢做起来。咱们的将士几乎没有停止过战斗,咱们得想办法在后勤上做出一些改变,让将士们感觉到一些改变。”石达开说道。

  “是,圣王,臣下会去安排的,那些老弱的印度奴仆可以让他们去放猪、放羊的。”刘文清回道。

  圣军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印度奴仆,都是由官府管理。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陈玉成抢回来的。他们也并非全部都是青壮。总有一些老弱,这些老弱也不可能白养活者。

  广西的这种黑猪是可以跟羊一样放养的。它们能自己找东西吃。

  阿萨姆地区处在初创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粮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至于其他的教育、医疗、工商业只能慢慢建立起来。

  “文清,圣军讲武堂的房舍建好了吧。”石达开问道。

  “回圣王,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再有个半个月应该就能投入使用了。”文清答到。

  石达开这两年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复兴军的模式。

  他发现复兴军的军官都需要经过军校的培养。

  他们这里也有一些复兴军派来的教官。

  这些人的不一定都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掌握了带兵打仗的基本要领。

  这样的将领不一定都能够成为名将,但是他们在战场上犯错的机会要小的多。

  石达开自己就是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将领。

  他明白没有谁天生就适合做将领。

  他能够成为太平军中的名将也是因为前期积累的经验。

  这些经验是都是的无数义军用人命换来的。

  而且石达开自己是很注重学习的。

  作为一个将领,没文化真的不行。

  最起码命令文书要能够看得懂吧,这样才能构筑一个指挥体系啊。

  文书作为传令形势总比传令兵口头相传要严谨的多。

  还有算数也非常的重要,行军打仗,很多东西都要算好。

  这个算不是神机妙算的“算”,就是计算的“算”。

  他听复兴军的军官讲,他们在军校里面都是要学习算术的。

  所以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石达开想着也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军校。

  让圣军的军官们学点文化,不能总是做睁眼瞎。

  陈玉成也跟他提过这个问题。

  现在圣军的军队大都换装了更加现进的火枪和火炮。

  已经不再需要将领们去冲锋陷阵了。

  但是圣军中的将领很多还抱着老思想。

  他们喜欢冲锋陷阵,喜欢带着士兵们冲杀。

  他们认为冲在最前面的才是合适的将领。

  由于士兵的素质太低,圣军中甚至都很难选拔出优秀的炮兵。

  因为炮兵不像火枪兵那样,他们必须要掌握一些算术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