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李世贤的变化-第2/4页



  那些远程军中的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是从各个农场的民兵中选调的。

  是董书恒给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安定的生活。

  所以他们的在心底里感激董书恒,信任董书恒。

  现在董书恒告诉他们出国作战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镀金之旅。复兴军必将胜利。

  反正董书恒这么说,底下的那些就都信了,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质疑。

  因为董书恒说过的事情全部都实现了。

  李世贤一直还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董书恒。

  他也被董书恒的魅力深深地折服。

  复兴军从来没有宣传过董叔恒为神或者是神的使者。

  但是董书恒在复兴军中的地位似乎比当初的天王还要高。

  天王虽然自称是上帝之子。但是实际上大家跟着天王造反并不是为了上天国。

  他们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或者是生活太苦了。

  所以他们真正希望的是跟着天王的后面能够改善生活。

  可是呢,跟着天王后面的人不说大部分都战死了。

  就是的没有战死的人,又有几个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呢。

  但是复兴军不一样。这些跟自己一起出去的士兵。

  他们出去了一年,虽然说是很辛苦。尤其是海上乘船长途旅行的时候。

  这一点,李世贤有深刻的体会。

  但是危险他们真的没有遇到多少。

  回来之后这些人每个都分到了一大笔钱。

  这么多的钱相当远原来的几百两银子了。

  要是在以前有了这笔钱就可以买到十几亩地做一个富足的自耕农了。

  不过这民兵不需要买地,他们耕种着复兴军提供的土地。

  很多人都拿这笔钱回去建房子、娶媳妇。他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温饱。

  而是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

  这就是复兴军与太平军之间的区别。

  太平军给大家的只是一个念想,一个希望,而复兴军给大家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普通的老百姓谁能够有这么长远的眼光去思考将来的事情呢?

  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当前的柴米油盐,是自己每天的生活能够越过越好。

  李世贤回想起在克里米亚的战争也是唏嘘不已。

  作为远征军的一名军官,李世贤是能够经常去前线观战的。

  那种战火纷飞的大场面令他至今难忘。

  港口上的船只日夜不停卸下物资。

  英法用了几天时间就早好了一条几十公里的铁轨。

  作战物资通过铁轨直接运到了前线。

  这哪里是在打仗啊,简直就是用钱将敌人给怼死。

  得益于英法的补给能力,远征军的后勤保障也很完善。

  大家在生活上并没有受到什么苦头。军营里面堆满了面粉。

  白面做的馒头士兵们完全可以敞开了吃。

  牛肉、羊肉这样的肉食每隔几天也能够吃到。这比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吃的还要好呢。

  李世贤第一次发现,原来仗也可以这么打的。

  联军在冲锋之前,总会向敌人的阵地上丢下无数的炮弹。

  沙俄人的作战意志也非常的强烈。

  往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都要反复地争夺。

  李世贤才明白为什么军校里面要教导他们学会挖不同的战壕。

  为什么防炮战壕需要用木板支撑。

  在国内的战斗中很少有这么强烈的炮击。

  但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李世贤看出来了。

  要是有复兴军的那种形式多样的战壕,那么沙俄军队的伤亡必然要小上很多。

  英法的军队都是等到敌人的阵地都已经被炸的一片狼藉才挺着步枪进攻。

  这些欧洲的军队在战斗的时候都非常的重视火炮。

  他们总是想办法将火炮的威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这对李世贤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复兴军中也强调火炮的而使用,而且复兴军的火炮比英法的还要好。

  但是像这样几百门、上千门火炮集中使用的场面很少出现。

  也许是因为复兴军之前的战争这个根本就没有机会这样使用。

  还有一点,复兴军现在炮兵最大的编制就是团一级。

  要想聚集那么多的火炮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