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吕宋的战后建设-第3/4页
所以很快人都凑齐了。
原本总督府宽敞的会客厅现在成为了一间会议室。
“诸位,刚才拍卖的收入,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加上之前缴获的财物。我们现在可以支配的财政资金已经有两千多万华元。”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今年的财政预案,因为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所以将大家都叫过来。”
“我这边已经有了两个项目,一个就是马尼拉城外的新城项目,还有一个就是修建一条从马尼拉北到林加延,南到八打雁地区的短途铁路。”这条铁路虽然不长,但是这至少解决了吕宋岛上铁路的有无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土人劳工的去处问题。
“各位,都说一下自己的部门准备做哪些预算。正好大家在一起商量一下。”
花钱的大户,教育厅的总长率先说道:“胡大人,在吕宋岛上只有一些当地家族建立的私塾。我们教育厅准备先用一年时间将这里的小学教育建立起来。这样我们大概需要建立五十所小学堂。另外还要从国内招募一千五百名教师,这些教师杨帆出海过来,每人必须要给一笔安家的费用。因此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元的预算。”
好吧,这一下子就去掉了十分之一。华夏现在非常重视教育,各个地方在教育中的投入都非常的大,更何况现在是初立阶段。大量的学校都要新建。加上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才会这么多。
但是以后肯定会少的多。
“另外,我们的还想建造一座矿业职业学校,当然这座学校的钱可以由矿业公司来出。毕竟是帮他们的培养人才。国内的很多职业学校都有企业出钱建造运营的,咱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厅的总长继续说道。
“如果经费允许的话,我们还准备建立一所国立南洋书院。可以面向整个南洋地区招生。当然了,也可以拖后一些,全凭胡大人安排。”
胡貺生认真的听完。教育确实是重中之重。因为的要想彻底的同化这里就必须要推广教育,以后就是当地的土人也都要接受华人学校的教育。
董书恒对于这些新占领区的的教育比国内地区还要重视的。
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人对华夏缺乏认同感,所以的更加需要用教育去同化。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胡貺生非常的清楚,要想要推广王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所以在教育上的投资,复兴军一直不会吝啬。
胡貺生自然也不会在这上面卡的紧紧的。
第二个站出来讲话的是卫生厅的总长。各地的学校要建立。
那么医院和卫生院自然也要建立起来了。
这个自不必说,投入主要也是在基础设施以及招募人员上。
吕宋这里潮湿闷热本就容易滋生疫病,建立医院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医生和老师都只能从国内的招募。
海外工作的话,肯定要有额外的补贴的,不然谁愿意来啊。
现在国内的人才都还在紧缺的状态。
各个医学院校和师范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都非常抢手。
在国内的小学,很多的老师都是原本的秀才、童生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充任的。
不过,胡貺生觉得他们招募的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人,师范学校培养的老师谁愿意到这里啊。
接下来是交通厅的总长。各地主干道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始了。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俘虏正在各处的道路上对原本的道路进行扩建。
复兴军建造道路有自己的标准,国家级的直道是一个标准,省级、府县级都有自己的建造标准。
“胡大人,我们准备正在扩建的省道,还是使用砂石路面,吕宋这里多山,采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要是修建水泥路面的话,成本太高,等到以后本地的水泥厂建好之后,再对其进行硬化就好了。”
交通厅的总长能够站出来帮着省钱,这让胡貺生非常欣慰,前面两位刚才已经拿走了三百多万了。
交通的投资建设本来就是最为耗钱的。
接下来邮政局人出来要钱建造各地的邮递网络,这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要拉一条连接国内的电报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