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吕宋的消息-第3/4页
    
  那些在官府工作的真正有见识的人,大多是骑自行车,一般也是不会坐马车的。
  颠簸了几个小时,栓柱他们终于到站了。
  栓住先下了车子,然后将东西扛了下去,见到春花也下来了,就伸手扶了一下媳妇儿。
  “这位大兄弟是从北边回来探亲的吧?”刚才一直在车上说话的那个中年人此时才看到车顶下来的栓柱。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嗯,是的,叔,俺在北大仓农场工作。”见到这个中年大叔问自己,栓柱连忙回答道。
  许久没有会来了,现在听到了纯正的乡音,栓柱也倍感亲切。
  “今年你们那里收成怎样啊?”那中年人随口问道。
  “收成可好了,俺们那里的地,肥的流油,只要好好种,收成一般不会差的。”栓柱难得多说了几句。
  “嗯,不错,小伙子好好干,可别给俺们莱州人丢脸。”那中年大叔鼓励道。
  这个时候,车夫催促栓柱快一点,因为马车还要继续前进。
  “叔,以后要是去北大仓,可以去找俺,俺叫刘栓柱。”
  “好,再见了!”
  “再见。”
  下了马车,栓柱将连在一起的两个包抗在了肩膀上。
  “春花,接下来,咱们还有走上五六里路呢。”栓柱说道,不知道是因为在马车上坐的久了,还是回到了家乡,心情激动。
  栓柱感觉到自己的脚步轻了许多。
  “栓柱,你慢一点,我都跟不上你哩。”春花在后面叫到。
  一路上栓柱不停地跟春花讲述周围的景致。这里的一切都伴随着这栓柱儿时的成长。
  镇上到村子里的路明显是也是修整过的。
  上面铺了一层山上采的风化石。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有的时候踩到硬的石疙瘩还会硌脚。
  路边的村子,栓柱都认识,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家在修房子。
  农村的百姓的都是这样,一旦生活上稍微宽裕一些,首先想到的就是修房子。
  一般的人家嫁女儿也会看对方的房子修的怎么样。
  “前面就是俺们的村子了,春花。”栓柱有些兴奋。自己离开了一年多时间了,一年多以前,这里还在满清的治下呢。
  那时走在外面,每个人的后面还拖着一个辫子。
  现在几乎已经没有留辫子的人了,很有一点物是人非的感觉。
  刚才在路上,栓柱已经遇到了好几个熟悉的人。
  每个人见到了栓柱都会重复问一大堆的问题。
  栓柱都会耐心地解答,然后递上一根从远东带回来的卷烟,并且顺手帮人家点上。
  他自己是不抽烟的,这些卷烟是准备带回来孝敬父亲。
  身上这包还是春花让他装在身上好散给遇到的熟人的。
  要是遇到了孩童,春花就会递上一把奶疙瘩,黑龙江沿岸和草原上交往比较密切,奶制品很流行。
  复兴军也从沙俄人那里得到了很多欧洲奶牛,在农场就有专门的奶牛厂,生产各种奶制品。
  奶疙瘩中加了糖和蜂蜜就跟后世的奶糖差不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得了好东西的孩子就跟在栓柱和春花的身后,希望能够再得到了一些。
  所以,进了村子的时候,栓柱的身后已经跟上了一大帮子的小孩。
  “二丫!”栓柱看到了一个小女孩,这不就是自己二妹妹吗。他连忙上前喊到。
  “呀,大哥,娘今天还在念叨你咋还没回来的呢?”二丫说道。
  “你们收到我拍回来的电报啦?”栓柱在会来之前曾经到邮局发了一封电报回来告知一声,那已经是十几天前的事情了。
  “嗯,是的,大哥,是邮局的叔叔送家起来的。都已经十几天了。娘还说你咋在路上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呢!”
  说完小丫头看向了大哥身边那个眯着眼睛对着自己笑的女人。
  “二丫,这是大嫂,快叫大嫂。”栓柱这才想起身边的媳妇儿来。
  “大嫂。”二丫低着头,挫折衣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走,咱们回家去吧,爹、娘都还好吧。”栓柱问道。
  “嗯,都很好,爹爹之前去做河工了,赚了好多工钱,还给我买了头绳。”小丫头指着辫子上扎着的已经有些脏了的红头绳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