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奇怪的股市-第3/4页
“我看这种股票就叫他创业股票吧。我们现在华夏还处在创业阶段,就是要想办法让老百姓都参与到创业之中。”
“创业难,先创业才能守业,总要有人先走一步嘛。”
董叔恒想着想着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自己现在也是在创业,华夏的底子太薄,他要让华夏这些年将底子打牢。
华人的生存空间太小,他就努力地扩大华人的生存空间。
但是他实际上做的就是一个打基础的事情,上层的楼台呢?
董叔恒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不想干涉华夏本土的发展进程。
他要做的就是将华夏历史上缺失的那一块资本积累的过程给补上。
大总统?呵呵。现在看董叔恒确实是权势滔天。但是董叔恒知道华夏自古能人辈出,自己这点资质,只能算是平庸而已。
他有何德何能带着华夏一直走下去,也许几十年可以,但是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总按照董叔恒记忆中那样发展下去。
董叔恒相信,随着教育的普及,随着各种思想被华夏吸收。有一天,华夏的百姓能够完全觉醒。
那时候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他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带着这个庞然大物一直走下去。
他现在只是利用他那微博的见识,给后人们打下一个家底丰厚,外部环境良好的华夏。
让这个民族能够少受一些挫折。
若干年后,他老了,可以在远方看着她,看着这个民族那耀眼的光。
“总统?”胡光墉的呼唤将董叔恒从一时的走神之中拉了回来。
“总统,那我们先去制定方案,反正现在开始时间不是太长,我觉得可以让这种发酵的趋势持续一段时间。”
胡光墉的意思,董叔恒明白,这有一种饥饿销售的意思。
这样的开端也许也不错。投机经济本来就是不牢靠的。一开始就让股民树立投资的意识,而不是投机意识。
将这种传统流传下去,说不定可以影响华夏今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行,就按照你说的做吧。”董叔恒说道。
“嗯,总统接还准备继续呆在沪上吗?”胡光墉问道。
“不了,我这几天就出发了,你暂时留在这边坐镇。雪岩,经济也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你在这方面多做思考,咱们只要按照规律去做事,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董叔恒又叮嘱道。
“是,谢谢总统指教。”胡光墉感谢道。
这几年他跟着董叔恒,学习了很多的知识,虽然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学的,董叔恒只是给他指出了一个方向。
但有时候,方向恰恰比过程更加的重要。走路,很多人都会,但是选择方向,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选对。
董叔恒可以说是胡光墉的人生导师,正是他拔胡光墉于市井之中。让胡光墉拥有了绽放光彩的机会。
一直以来胡光墉都是兢兢业业地办事儿。从不拉帮结派,从不以权谋私。
他没有因为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没有因为做出一点点成绩而粘粘自喜,没有因为商人的吹捧而忘记本心。
他不仅仅感谢董叔恒的知遇之恩,同样也认识到了自己现在所做的正是一个民族的创业者在坐的事情。
他们在董叔恒的带领下就想是一个创业团队。在华夏的大地上耕耘着。
两天后,董叔恒低调地离开了沪上。一路向南进入浙江、福建。
他检查了沿海的海防建设情况,慰问了海岸巡防水师的官兵。
已经成为海岸巡防水师司令的马连奎还是那么粗里粗气的。
不过原本身上的痞气却减退了很多。
他手下现在有十几艘近海巡防炮艇。吨位依然只有五百吨左右。
不过马连奎现在已经换了座驾。
他现在的旗舰是一艘新式的近海炮艇。可以看作是标准型内河炮艇的加大版本。也可以看作是江河级的缩小版。
七百的吨位,上面扛着一门230毫米的主炮。同样是小船扛大炮,不过装甲用的和江河级一样的装甲,龙骨也得到了加固。
据说这门主炮只是在演习的时候试射过,平时马司令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这门大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