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江宁书院城-第3/4页
城市内,大牲畜还是不能太多,不然影响市容。
不过他们可以在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即使是以后有了柴油机。
牛马等牲畜依然可以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毕竟他们吃的是草。而柴油机是要吃油的。
柴油机用坏了就坏了,牛马老了,还可以卖肉。它们可是一生都在为人类服务。
进入江宁城,董书恒见到道路似乎得到了修缮。城内的整体布局没什么变化。
只是城外的建筑变多了。甚至还有那种新建的成排的工人住房。
到了城内,董书恒见到原来总部使用的大宅院,现在大都变成了书院、学院。
“总统我们现在将所有的学院、书院都搬到了城内来。现在江宁这里有女子师范学院、男子师范学院、江宁书院、江宁理工学院、江宁中医学院、淮·克技工学校等近十所书院、学院或者职业学校。”
“我们将原本内城的那些大宅院基本上都改成了学校。组成了一个江宁教育联盟。”
“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书院公用内城的一个公共大图书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学校的图书集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也便于各个学校之间的学生相互的交流。”李存训指着马车外面的那些挂着大牌子的学校介绍道。
这个真不是董书恒教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的。这样的模式后世倒是非常常见,也算是达到一种群聚效应。
“这样很好,你们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书院城了。干脆就将内城变成一个江宁书院城。将政府机关都搬迁到外面去。”
“是的,总统,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回头我们就找院校的负责人谈话,寻求大学城建立的可能性。”对于董书恒的建议,李存训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实践。
“不过这个主意虽好,可是这个得总统您先去说一下。要是让高官知道是我的提议将他们都给赶出去,以后我的日子就难过了。”李存训苦笑道,董书恒做事就喜欢这样雷厉风行,他刚才那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董书恒笑着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推广小学教育。在各个地方建立小学堂。随着读书人的基数在变得越来越高,以后希望能够进入书院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你们这里求学的书生还会爆发增长。”
“所以说,以后书院的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江宁本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的文气有一半都汇聚在这里,这里真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啊!”董书恒感慨道。
后世人的称南京的经济比不上苏州、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就是靠着那么多的高校支撑下来的。
学生也是一群需要消费的群体,而且他们的钱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外部,也是向城市内输入资源的人群。
一个城市的学生越多,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存训,你们不仅仅要自己培养人才,还要能够将人才留下来。要留下人才,一方面要将江宁变得更加的美丽宜居,另一方面要给人家创造就业的机会。”
……董书恒给李存训上了一路的课。他们第一站赶到了江苏行省政府,在这里董书恒和江苏的官员开展了一场座谈会。
了解了江苏的建设情况,也提了一些建议。江苏这里的发展基础是所有省份中最好的。
虽然北部地区划给了徐州市,东南地区划给了沪上,但是江苏的体量还是很大的,它的境内还是有扬州、江宁和苏州这样发达的城市。同时还有淮海军初创时在东台、高邮留下的工业基础。
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江苏都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接下来的一天中,董书恒去参观了淮·克的兵工厂,它早就想去看看那些巨大的要塞炮是怎么制造的。
“克鲁伯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董书恒在这里见到了小克虏伯,并且亲切问候他。
“哦,亲爱的总统先生。感谢您当初将我引领道华夏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地方。”小克虏伯感慨万分。
他到华夏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亲眼见证了董书恒带着手下统一了一个跟整个欧洲差不多大的帝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