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章 南巡-第4/4页



  董书恒觉得这里以后肯定会成为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不过目前暂时先不用想了,现在的华夏人还在为了温饱而挣扎。

  董书恒走访了一些山东的普通农户。很多人家的主粮还是红薯煎饼。

  山东人爱吃煎饼,但是一般的家庭现在还吃不上白面煎饼。大部分人家都是将红薯切片晒干磨成粉烙煎饼。

  用黄豆、玉米、花生以及一部分小麦捣碎了煮成成的糊糊加上红薯煎饼就是他们主要的吃食。

  董书恒知道他看到的人家已经是日子过的比较好的了。那些太穷的估计底下的华夏官员都不好意思带自己去看。

  董书恒承诺要用三年的时间坚决温饱的问题,要让华夏的百姓都能够吃上饭。

  现在看来,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长期的战乱,落后的耕种技术加上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和土地的失衡是造成饥饿的罪魁祸首。

  现在全国的百姓基本上都告别了战乱,只有少数地区还存在这一些土匪。

  农业技术的推广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缓缓地铺开。华夏在东南沿海以及海南的崖州都建立一些鸟粪肥厂。那些从周边岛屿搜集的鸟粪肥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这些工厂中进行加工。

  南美的鸟粪肥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夏。

  现在在沿海地区,采集鸟粪肥已经成为了一项新兴的产业。很多人都是合资买上一艘可以在近海航行的木帆船去寻找无人生活的岛屿采集鸟粪肥。

  东海和南海的岛屿都出现了华夏人的踪迹。他们在岛礁上建造简易的房子,每次采集都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倒是省的华夏的政府去岛屿上宣誓主权了。

  至于人口和土地失衡的问题。华夏政府一直在做。这个只能通过移民来解决。但是移民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源,没办法一步到位的。

  今年因为山东的水利建设,移民的费用支出早已经超标。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华夏政府还出台了一项政策就是鼓励自行移民。

  政府指定了一些地方,比如关外、西域、南洋、远东……这些可以接收移民的地方。只要你到了当地,凭借离开原籍时开具的移民证明就可以免费获得土地,甚至得到一点点补助。

  对于一些已经有了一些开发基础的地方,这些自行移民的人过去了还可以找一份活先干着。等站住了脚再领取自己的土地。

  为了限制有人将分到的土地转卖。华夏的《土地法》中专门有规定,移民分得的土地,五十年之内不允许交易。

  而且还有一条规定,如果两年之内还没有有效地开垦分配的土地的话。国家将会永久收回这些土地。

  PS:再次大章奉上,求月票,求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