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收服河中地区-第3/4页



  浩罕城基本上处在浩罕汗国的西部了。

  所以布哈拉的军队直接就开到了浩罕城外。

  不国复兴军的骑兵没有给他们靠近城池,在城西远远地和布哈拉的军队对峙。

  布哈拉见华夏的骑兵数量不多,屡次上前挑衅。不过复兴军丝毫没有跟他们客气。布哈拉人一点好处没有占到,还白白送了一些人头。

  城内两个师的主要将领都在一起,他们就是否要跟布哈拉人开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老张,我们的弹药储备不足以跟布哈拉人再展开一场大规模作战。”一直比较沉稳的王勋提醒道。

  就靠他们两个师是没有能力连续进行两次灭国之战的。况且伊犁的补给到现在好没有到。

  还好,浩罕汗国的国王阿里汗主动投降了,要不然现在复兴军早就要断绝弹药了。

  即便如此,在之前的围城打援的过程中,也还是消耗了大量的弹药。

  军事会议现场,大家各抒己见,激进一些的觉得必须要给布哈拉一些颜色看看,不然复兴军没办法在浩罕站住脚。

  保守的人觉得现在与布哈拉开战会让整个中亚地区的国家觉得华夏要征服整个中亚,那样的话,他们会联合起来抵制华夏。

  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就将是旷日持久的,因为其他的几个汗国的战略纵深全都要比浩罕汗国长。而且西南边的几个汗国与英国人的关系匪浅,到时候英国可能会支持他们。

  那么华夏很可能就会被拖在这个战争的泥潭里,到时候最开心的要数沙俄人了。

  能够想到这么深远的问题,说明这些军官的功底还是可以的。

  正在大家商讨的时候,东部的哨兵来报,后方送来的补给马上就到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会议的现场的氛围顿时更加热烈起来。

  介于情况出现了变化,最后大家决定,对于侵入浩罕的布哈拉军队予以警告。

  警告之后,对方要是不主动退却就集中火力打掉他。

  这次布哈拉派过来的是两万的骑兵,这也是对方的将领敢于向天朝上过挑衅的底气。

  布哈拉的统军大将名叫拜尔迪,他认为只要自己显得稍微强势一些,这些远道而来的华夏人就会主动从这里退走。

  浩罕本就是布哈拉的领土,十几年前布哈拉差点就收回来了,要不是这个阿里汗横空出世的话。

  现在这个阿里汗被华夏人打败了,那么布哈拉理应将浩罕再收回去。

  要知道到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最富饶的一块地方,这个地方滋养了几座中亚最发达的城市。布哈拉早就想要收回去。

  只是,一直以来,浩罕汗国凭借着这里积累的大量的财富,建立了一支强悍的军队,让布哈拉没有找到机会。

  城外的拜尔迪见复兴军那边只是用骑兵跟自己对峙,料定了对方没有坚守这里的信心。

  他派出使者到浩罕城告知复兴军可以带走城市里的财富,但是浩罕城必须要让给他们布哈拉汗国。

  他没有等到复兴军的答复,却等到了复兴军的最后通牒。

  这个最后通牒就是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带回来的。这让拜尔迪觉得复兴军是在羞辱他。

  复兴军给了他两个小时时间撤军,否则他将被视为入侵华夏的领土。

  复兴军告知拜尔迪,华夏的藩属国浩罕汗国因为谋逆天朝,天朝现在收回封地。

  布哈拉也是华夏的藩属国,莫非也要谋逆吗?

  张树舜好像特别喜欢两个小时这个时间。

  拜尔迪跟很多之前倒在复兴军枪口下的敌人心里一样——那就是要打一仗再说。

  真汉子,岂能不动手就言退呢?

  当他们明白的时候都已经成为了复兴军的枪下之鬼。

  复兴军从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异族,他们通常都是不打则已,打就要下死手。

  拜尔迪显然也是要步前人相同的后尘。

  随着拜尔迪不退,反而向城池方向进逼,复兴军也动了起来。

  火炮被顺着街道拉到西门外。一辆辆战车被开到最前方。步兵出了西门,在西门外的空地上排出了整齐的横阵。

  两个骑兵团,渐渐收缩回来,在步兵的两翼部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