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朝堂震动-第3/4页



  “陛下,微臣觉得要将大军派出去,京城要守,但是直隶和河南更加重要。最好能够将山东收复回来。”

  “微臣斗胆建议陛下,让僧王带兵前往河南,有了僧王这支骑兵在侧后翼威胁。淮海贼必然不敢全力进攻直隶。”

  众人点头,咸丰也是微微地颔首。

  “还有就是加强天津的防卫,只要守住了天津,那么淮海贼无论是从南边还是从海上都没法攻击京城。”肃顺又说出了自己的第二条建议。

  “陛下,微臣最后还有一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肃顺正色道。

  “爱卿,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咸丰摆摆手道。

  “谢陛下,这淮海贼实力强悍,所依仗者,洋枪大炮而已。微臣建议,派一重臣南下,找洋人谈判,寻求洋人的帮助,购买洋枪洋炮。最起码也要让他们不支持淮海贼。”肃顺正色道。

  “另外,还可以请求洋人从海上牵制淮海贼。”

  这条建议确实不符合清廷一直以来的政策。众人听了之后都是倒吸一口气。

  清廷一般是不愿意跟洋人打交道的,现在肃顺竟然说要找洋人帮助。这是很丢朝廷体统的事情。

  “陛下,万万不可,我天朝上国怎么可以去洋人那里请求他人帮着剿匪呢?这岂不是让人笑话。”彭蕴章立马站出来劝阻道。

  跟洋人打交道的事情朝廷上下都非常抵触,因为他们不了解,所以会对这种接触产生排斥。

  肃顺前面几条建议他都同意,但是这一条,太过于惊世骇俗,在彭蕴章看来有违礼制。

  咸丰看了一眼肃顺,又看了一下其他几位大臣,最后说道:“这一条容后再议。”

  咸丰这么说算是在委婉地回绝肃顺。他与其他几位大臣一般都对此事有些抵触。况且,咸丰觉得现在还没有到那种生死存亡的时候。

  此时的满清还没有混到后期那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地步。

  咸丰又询问其他人的意见,一直做闷葫芦的恭亲王什么都没说。

  杜翰建议派一重臣去陕西调陕甘的绿营到河南参加对淮海军的围剿。

  最后咸丰权衡利弊之后任命瑞麟为西安将军,去担任调兵的任务,咸丰现在是草木皆兵,觉得谁都像是淮海军的内应。

  派瑞麟去是因为瑞麟是军机处的老人,又是旗人出身,这样的身份应该不会被淮海军收买。

  天津那边,咸丰准备将郑亲王重新打造的丰台大营兵派过去,他手上实在是无兵可用了。

  最后,咸丰还下旨,让关外的三位将军带兵入关到直隶参加战斗,只要留一部分人看着鸭绿江就好了,现在林凤祥在朝鲜估计一时也打不回来。再发道旨意让朝鲜国王加紧派军剿灭发匪就好了。

  众人又想了半天哪里还有疏漏,确认没有问题后,各自回去办差。

  肃顺要去准备大军钱粮的事情。

  端华要去丰台大营准备出征。

  恭亲王加紧京营的整顿。

  瑞麟立马就得去陕西上任,还得快马加鞭。

  军机处要拟定送到各地的圣旨,加紧调兵遣将。

  整个京城的官场以异常高的效率开始运转起来。

  消息传开,京城轰动,各种流言满天飞,甚至有人说淮海贼已经打到了天津城南。

  也有些流言在传说淮海军从不抢劫百姓,淮海军没有徭役,赋税低。

  ……

  清朝时的京城,在消息的传播速度上绝对在全国能排第一。

  这里也是吃瓜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清朝最大的吃瓜群众群体。

  北京南城,这里是汉人贫民、三教九流的集中区。当年清军入关,将北京城内的汉人都赶到了城外,形成了南城的贫民区。

  此时在贫民区里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内,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书写一份情报,用的暗语。

  这名中年男子就是许久未出现的情报部京城站站长徐源宏,此时京城的情况已经传的人尽皆知了。

  朝廷的事儿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在京城的地界,你就是想知道皇帝老儿昨儿个晚上睡了哪位贵人,第二天早上都能够搞到准确的消息。

  有些消息,你得出的起钱,还有些消息它自己个儿就能传出来。只要花上几文钱到茶馆去泡壶茶,自然就会听到你想知道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