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我叫南丁格尔-第3/4页
“哦,上帝,一定要保住我的胳膊,要是没了胳膊,我连种地都中不了了。”文特在心中默默祈祷。
又过了半个小时,又有一名同伴做好手术了。
这种外科手术做起来难度不是很大,速度很快。做的熟练的话,就是一种体力活。关键还是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
刘医生和他的几个同伴都是熟练的外科医生,他们的医术是通过成百上千的受伤俘虏锻炼出来的。
这时几名护工来到了文特的身边。
终于轮到他了。
文特被移到了担架上,两名护工将他搬到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帐篷内。
好几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医生站在那里,周围挂着一盏盏油灯,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过来,这让文特的眼睛有些模糊,那些医生在他的眼中出现了重影。
“等下要帮你做个麻醉。”一名同样穿着白大褂的翻译说道。
文特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医生拿了一个气囊给他吸了一下,然后,然后文特就失去了意识。
这是什么魔法?文特最后在心里想到。
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病床上,床边的木架上吊着一个玻璃瓶子。
瓶中透明的液体,顺着一根管子流了下来,流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文特不懂这是在干什么,但是他没有感到不适。
他下意识地抬了抬胳膊,还好胳膊还在,只是创口变大了很多,医生似乎是将一大块肉给挖掉了。
……
2月5日,英国强硬派帕麦斯顿勋爵组阁上台。他立即命令联军发动进攻。
2月20日,联军在彻那亚河发动攻势,但因暴风雪而终止。
这场攻势虽然只进行了一半就结束了。但这是复兴军参加的第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复兴军最出彩的不是作战,而是向联军展示了什么叫战场救护。
复兴军的士兵们三人一组,穿梭在战场之上,用担架将在炮火中受伤的士兵及时运到后方。
这样在战场之上几乎看不到在地上挣扎的士兵,这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队的士气,他们似乎没了后顾之忧。
在这个过程中复兴军这边也出现了伤亡,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是却展现除了自己的勇气。
能够冒着炮火在战场上穿梭本就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一身花绿色军装的复兴军士兵就像时战场上的救世主。渐渐的,很多联军士兵都学会了一个词语——“jiuhubing”。只要大喊这三个发音,就会人抬着担架从后方冲过来。
营地内的病号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了五六百人。
随着一些病人康复出院,中国战地医院的名声通过他们的嘴巴传了出去。很多伤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到中国战地医院去接受治疗。
也有些人在心中默默忏悔自己当初的偏见。
战地医院占地越来越大,联军不得不再次拨付了一批物资给医院。
这次的物资给的非常痛快。
在巴拉克拉瓦英军的驻地,此时也有一个战地医院受到士兵的尊重。这个战地医院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护士长。
这也是一位奇女子。
南丁格尔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
她在伦敦看到了很多克里米亚战场上发回来的报告,其中巨大的伤亡数字令她震惊。
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
她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圆形图以说明这些资料。
终于,英国政府迫于压力答应了她的请求。
1854年10月21日南丁格尔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
在战地医院,这些护士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几个月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2%。
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