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咸丰的困境-第2/3页



  圆明园那边被搬空的东西还没有补回来。清廷现在比历史上更穷。

  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打仗。只要打仗地方上的财税就交不上来。

  再加上原本最富庶的两江地区,今年是一分钱没交。让咸丰的囊中更加羞涩。

  上午咸丰准备在乾清宫开一个小朝会,就是为了商讨一下钱粮的事情。

  翻云覆雨一番之后,此时咸丰的心中舒爽了很多,一个太监来报,大臣们都已经到了。

  咸丰这才移驾过去。今天过来的除了一众军机大臣,还有各部的尚书侍郎。

  见皇帝过来,众人赶紧跪下行礼。

  “众爱卿,平身!”

  “众位爱卿,今天诏大家过来,主要为了讨论国库的事情。”咸丰说道。

  一听是这个事情,大家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一个个低下了头。

  咸丰一看是这样的情景顿时脸色变得阴沉下来。

  在这朝堂上就不能谈钱,谈钱伤君臣感情,谈钱连君君臣臣的大义就都没了。

  朝代更迭之时表现的最直观的就是国库空虚。国库空虚之后,想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没钱练不了兵,叛乱就四起,地方就专权。没钱修不了河工,地方就灾害四起,赈不了灾,灾民就加入叛军,叛军越来越多,破坏地方秩序,朝廷就更收不了税。

  这就是一个似乎无解的恶性循环,它的起点就是财富的象征——钱。

  实际上就是国家手中掌握的资源少了,那么对整个国家的管控力就回下降。

  没钱说话腰杆子都挺不直啊。

  “朱爱卿,你先来介绍一下户部现在的状况吧?”

  咸丰对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朱凤标说道。

  年初的时候,原本的户部尚书孙瑞珍已经病退。老孙并非生病不能在任上坚持一下,实在是他已经理不清这个烂摊子。

  朱凤标从刑部尚书任上迁为户部尚书。一上任,老朱才发现自己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反正就是不堪入目,到处都是一团糟,以前库中有钱还能够将原来的烂账给遮掩住。现在库银见底了,原来藏在暗处的烂疮就全部漏了出来。

  而当朱凤标清理原来的缎匹库、颜料库之时,却发现有大量的库存。有些缎匹甚至已经都霉烂在库中。

  朱凤标气的半死,整天叫着没钱,只是没银子,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就没一个人去管。

  于是朱凤标让人去找商人,他准备将这些破烂全都卖了。

  最后量太大,还都是陈货,没人愿意接手。只有天津商会站了出来,愿意以50万两的总价,将这两个库全部吃了下来。

  其他人不敢买是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这些东西在国内不好卖。但是天津商会可以通过长城公司将这些陈旧的缎匹卖给北边的蒙古人,或者卖个西变的中亚地区。

  刘文锦觉得这笔生意可以做,朝廷的这些存货虽然旧一些,但是都是历年地方上上贡的,东西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由于金额比较大,这件事情还上报到了董书恒那里。

  董书恒当即答应了下来,只要有钱赚,谁的生意不能做?

  有的下属觉得这样是在给朝廷输血,但是董书恒觉得没必要担心这些,清廷气数已尽,董书恒还担心他现在就死了呢,能先给他吊一口气也好。

  “回陛下,库中现在仅有现银二百五十万两,其中有五十万两还是清库所得。”

  众人一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才刚过了大半年呢。

  要知道本来的花钱大户工部今年已经是累着裤腰带过日子,根本就没有搞什么工程。

  就连每年例行的修护河道工程就停了下来。

  现在户部这点余钱,就连给旗人的份例钱都发不出来了。

  “为何会如此之少?”咸丰问道。

  “回陛下,今天的税银,只有两广、闵浙、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的交了上来。而两广、闵浙两地也比往年少了很多。其他地方也都减少了很多。以前税粮最多的两江,今年一分钱粮都没交。”朱凤标说道。

  “各位爱卿,看看现在这个情况,可有什么解决之道,你们再不想办法,年底的俸禄都要开不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