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满清慌



  江宁初下,事情真的是千头万绪。

  董书恒本来想去找杨兮妹谈一谈,想让她出来帮淮海军做事。

  如果启用了杨兮妹的话,那么原东王府一系的人马会应该更加地安心吧。

  让杨兮妹出来做官,还有另外一个作用。

  按照原来太平军的习惯,女人出来做官是很正常的事情,原来的太平军中就有很多的女官。

  像傅善祥这样的女状元本身就很有才华,很有能力。

  通过杨兮妹带着一帮原太平军女官进入淮海军的行政体系。可以渐渐打开淮海军内部女人做官的局面。对于董书恒将要推动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帮助。

  董书恒推动妇女解放,不是因为他是女权主义者,只是因为这是今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不过,董书恒这几天有些忙。杨兮妹那边也没时间,杨秀清的丧事还没有办完。所以计划中的会面一直没有成行。

  这几天时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淮海军在三条战线上,势如破竹。

  最快的一条算是江西的战线,南昌这边本来主要由韦昌辉驻守。

  现在好了,精兵强将都被韦昌辉带天京去了。剩下的人在淮海军打来之后,听说韦昌辉死了。

  加上有东王府的人前来说降,大部分选择了投降淮海军。

  本来准备好进行攻城战的淮海军第二师非常扫兴。仗没打几场,就将战线推进到了江西湖南交界。

  这下子让湖南的湘军慌神了,不知所措。湖南巡抚骆秉章赶紧派人跟淮海军交涉,得到淮海军不会过界的承诺之后才放下心来。

  淮海军同朝廷之间的那点事情,作为一个官场的老油子,骆秉章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骆秉章并非是一个愚忠之人,他身为湖南巡抚只想保湖南一方平安。

  至于朝廷和地方之间的矛盾,骆秉章并不想插手。

  明哲保身的道理,中国古代的官员大多明白,无论这个官员的好坏。

  骆秉章一生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他整顿吏治,惠济百姓,深受百姓拥戴。

  历史上,他与曾国藩齐名,被人称为“东西相望”。所以虽然现在曾国藩丁忧不出,湖南依旧非常的安稳,这都是骆秉章的功劳。

  对于淮海军击败太平军,骆秉章是亦忧亦喜。

  喜的是淮海军现在毕竟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军队。还可以按照规矩来相处,不像太平军对上了就是你死我活。

  忧的是淮海军的实力比太平军更强。从这一年来这支军队的发展来看,他的扩张速度太快。

  而且,其统领董书恒的行事极为霸道,朝廷的精锐说灭就灭。

  骆秉章真的很头疼以后怎么去跟对方相处。

  还好,北边湖北主政的左宗棠跟他交好,骆秉章对左宗棠的才华非常欣赏,曾经多次举荐左宗棠,二人间算是至交。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骆秉章忧虑,曾国藩虽然丁忧,但是他对湘军的影响依然还在,其弟曾国荃还掌控湘军的指挥大权。

  这个曾国藩权力欲望很强,而且做事颇为极端,骆秉章并不喜他。

  至于如何跟淮海军相处?骆秉章只知道这个淮海军睚眦必报,所以只能尽量不要惹对方。

  中路淮海军虽然遭到了抵抗,但是石达开的主力在湖北前线。后方兵力空虚。

  加上中路攻打的都是沿江的城池,淮海军的火炮方便运输,再加上舰炮的支援,攻城略地,异常顺利。

  倒是石达开非常的硬朗。看到了家人的家书以后依然不肯服软。

  并且在三军面前立誓要为洪秀全报仇。并且扬言就是拿着他家人的首级过来都没有用。

  北线的庐州第一师的进攻颇为不顺。

  罗大纲到底是太平军中有名的战将,指挥作战能力非常强。

  更关键的是罗大纲是跟淮海军打过交道的,他知道淮海军的长处在于他们的武器装备。

  因此他制定了坚守不出的战略。这让淮海军在前期进攻中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王从志不得不让部队停了下来,等后面的炮兵上来之后再行攻城。

  庐州府衙,现在是罗大纲的指挥部。

  “报告检点大人,城外抓到一伙人,自称是从天京来的。”一名亲卫跑了进来,在罗大纲的耳边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