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整编-第2/3页



  最后,董书恒以陆海军总司令的名义宣读改组、整编方案。

  总司令之下设立总参谋部。

  刘青南任副总司令,严仕坤担任总参谋长,原来的参军室并入总参谋部,彭玉麟以及普鲁士退役上校汉斯担任副总参谋长,另外还有几名专业能力强的普鲁士军官加入参谋部。

  董书恒觉得普鲁士作为现代参谋制度的发源地,与他们军官的严谨作风制密不可分。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地引进普鲁士的军官,想通过他们影响自己手下的军官。

  总参谋部负责作战情报的分析,作战计划的制定。战时要负责向一线派遣作战参谋。

  ……

  总后勤部。

  由原淮海公司采购部部长韩云担任部长。总管淮海军海陆军的物资采购、储备、供应。兵工厂、弹药长以及高邮军用造船厂将划给总后勤部管理。这个部门很容易滋生腐败,董书恒觉得必须交给自己信任的人管。

  总作训部兼民兵司令部。

  由原武装部部长马宗武担任部长兼民兵副总司令。作训部负责新兵的征募、训练,民兵的日常训练管理,同时管理全军士兵军籍,晋升奖惩……

  淮海军陆军野战部队扩编为三个师。除了一些特殊兵种以外,董书恒不准备设置旅一级单位。以后淮海军将以师为单位展开作战。军一级的单位目前还不需要,而且淮海军也还没那么多部队。

  野战部队为四个师一个纵队。

  教导师。

  在原来教导团的基础上扩建而来。

  师长:刘青南

  三个步兵团:6000人

  骑兵营:500人

  警卫营:500人

  工兵营500人

  特战营500人

  还有一些随军专业人员。

  ……

  教导师将会同原来江北大营的一些人马驻守浦口,建立新的江北大营,以后将是进军江宁或者安徽的主要力量。

  原101团扩编为第一师,编制与教导师基本相同,师长王从志。第一师将移防徐州。徐州是江苏的门户,又是交通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自身的壮大,现在董书恒感觉到清廷对自己的容忍快要到达临界点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对自己动手,所以他要先放一支重兵在徐州,进可沿运河而上,直捣京师,退可以守住淮海军的门户。

  原102团扩编为第二师驻守江南的常州、苏州。从东面封锁住太平军,关键时候可以从东部进攻太平军的天京大本营。

  山东的陆军蔡树森部会同林威部组建第三师。蔡树森现在桂中行手下组建新军,已经有了三个团的兵力。林威的骑兵团也已经满员。

  现在林威在桂中行给清廷的奏报上已经被招安,并且得到了一个沂州游击的头衔。正好方便他的骑兵团在鲁南地区活动。

  蔡树森与林威部现在主要负责剿灭山东的捻匪与响马。一方面能让自己在山东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也方便桂中行立功升官。

  同时利用剿匪,蔡树森和林威没收了大量的恶霸地主土地。这些人跟土匪都有勾结,没有证据留给他造一个证据。这些土地会转交到农垦局手中变成淮海军的农场。

  就这样,淮海军利用农场一步步地渗透山东。

  吕飞燕手中的部队比较特殊,仍然称为太行纵队,之所以这么称呼就是为了不限制其编制。只要吕飞燕在太行的条件允许,理论上她可以不断地扩编部队。

  各地的守备部队仍然以团为单位,但是根据需要重新划分防区,外围的县守备部队的密度相对会高一些。另外守备部队会根据需要随时设立,就比如上海的守备团。

  这次主力部队扩编原来的一些守备团军官被抽回了主力部队。然后又从军校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重新安排入守备部队,这些新晋军官,将在守备部队,磨练一下,积累经验。

  董书恒认为最优秀的军官应该到一线野战部队锻炼。守备部队算是二线部队,担任的作战任务相对轻一些。

  海军方面由董书恒担任总司令,刘大海担任副总司令。这次任命之后,刘大海将在水师中抽调军官并且去沿海民兵中招募水兵,筹建南洋水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