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答卷-第2/2页



周边还有魏博、成德、幽州、河东、河中、凤翔、灵夏等藩镇,南方、蜀中亦有藩镇。这些藩镇有的归顺朝廷,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则与朝廷作对。

大体上就是后梁时所面临的情况。

第二种假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北方人口只剩下一千万,经济崩溃,武夫换了一茬又一茬,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人心思定—跋扈指数50%。绝大部分藩镇已经被削平,精兵多编入中央禁军,藩镇财货也解入中央,所谓的节度使也就只是挂个名了,这时候禁军是绝对武力,藩镇没有造反的实力。

大体上就是后周时的局势。

皇子们接到试卷后,便开始了答题。邵树德喝着茶,状似神游天外。

今天这场考试,其实主要是为秦王准备的。题目并不好答,也非常考验水平。

半个时辰后,茶都上到第二壶了,二郎第一个答完,把试卷交了上来。

邵树德立刻坐好,拿过来仔细审阅。半晌后,他抬起头,问道:

邵承节说道:

邵承节对军队里的事门清,知道要获得军心有多难。你从头白手起家创建部队还好,但若是继承的,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效果还不一定好。

二三十岁继承,不是说一定会有人造反,但禁军多半不能如臂指使,就像罗绍威、王镕那样,守家可以,出征千难万难。而且一旦军权交到外人手上,还有被造反的可能,简直是死局。

四五十岁的话,这就太难了。

父亲称帝后,又花了好些年时间才一统北地,且河东还是和平易帜。如果河东死缠烂打,这会很可能还没拿下。

五十多岁的人,已经没那么多雄心壮志了。他的心态会变得保守,更担心自己死后儿

子能不能顺利接位,这时候会清洗大将。而只要一开始清洗,就会导致军队士气降低,战斗力下降,简直是恶性循环,一样是死局。像父亲这般,五十多岁还不担心身后事的,确实不多。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说道:「在此之前,多多联姻,稳住那些藩镇,然后找机会慢慢讨平。

邵树德笑了笑,道:

邵承节说道:「昔年与庞师古颍水大战,儿便在汝州供给军需。一场战斗要消耗数十万支箭,要死几千人,

整日窝在宫中,十指不沾阳春水,就容易没轻没重,懂个屁。」

对儿子脱口而出的脏话,邵树德不以为意,反而笑道:

邵承节辩解道。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叹了口气,道:邵树德说道:

邵承节汗颜。

邵树德叹了口气,道:

邵树德咳嗽了一下,道: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叹道:

邵承节说道:「跋扈指数50%,并不是说不跋扈了,只是比以前听话多了,好管多了。但如果是杨渥这种人在位,遇到外敌入侵,他没有能力亲征,那么就只有把军队交给大将。如果这个大将处心积虑且不要脸,说不定刚离京城就造反了。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幸好你小子没举赵匡胤的例子,不然的话······

青州王师范的结局是不错的。

王有点小心机。卢弘率大军入青州,他就装可怜,遣使送礼,又说自己年纪小,能力不足,确实不应该当节度使。然后提到卢弘受其父大恩,如果能让自己活命,令先人不乏祀,那就是卢弘的恩德,人人都会夸赞。

王师范言辞恳切,又是少年一个,卢弘丧失了警惕,在使者送礼的时候,被斩于酒桌。随后王师范连夜快马奔至军中,检阅部队,犒赏三军,化解了危机。

当然,王师范能成功,也是靠对手衬托。卢弘太大意了,不然就是另一个结局。

邵树德问道。

「能得军心最好,那样可以放心把部队交给大将带出

去征讨,就如父亲这般。」邵承节说道:「如果得不了军心,那也要有亲征的能力,最好能打赢,把禁军交给大将带着出征是很危险的事情。

邵树德说道。

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站起身,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叹道:「阿爷好想看到你在蛮干这件事上吃亏啊。

邵承节无语。

邵树德说道。

看着父亲、二哥离去的背影,其他皇子愕然。

我们的考卷都不看了吗?这场考试,是为二哥一个人准备的吧?我们都是陪考?二哥这个样子,太子之位是稳了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