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规划与破局-第3/4页



 “有些常识你们必须要懂。”邵树德说道:“开元年间,朝廷在各道、州建立正仓、义仓、常平仓,储备粮草、器械。对契丹用兵之时,河南、河东可调拨部分粮草,但大头必然是河北出的。对吐蕃用兵之时,关中可支援少许粮草,但大头还得河西、陇右出。为父如今对河南用兵,灵夏固然可以船运部分粮草,但大头还是河中、陕虢、华州所出。而一旦对西域用兵,河中、陕虢的粮草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就得灵夏、凉州、河兰出大头。反过来讲,朱全忠若要攻灵夏,他的河南钱粮就派不上用场了,他要到河东、关中想办法。”

 “邵州诸县,为父先后编了两万户蕃人,开地近万顷。假以时日,便可年收六十万斛粮豆的地税,还有大量干草、皮子、布帛。”邵树德说道:“此次河清之战,为父是抓住机会,赶在汴军水师之前抢运了粮草,并且还缴获了柏崖仓中大量汴军粮食,故能支持大军征战。现在没这个机会了,只能陆路转运。你说是从河中府运粮好,还是垣县、王屋县运粮近?”

 “垣、王屋更近。”二人一齐答道。

 “将来若占领河阳,我定然要在河北八县大肆移民,且耕且牧,积蓄钱粮,然后挥师南下,攻洛、滑、郑三州。此八县百姓还要广蓄马匹,支持征战。”邵树德耐心地说道:“除非我能如这次一样,在河南抢个大粮仓。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事上,凡事谋定而后动,自己手中有粮,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看有没有意外之喜,明白吗?”

 “明白了。”

 “这次你俩便随我东行,先待在王屋,感受下战争的紧张气氛。”邵树德说道:“便住在金仙——县衙里吧,顺便学习下处理政务。”

 听到这里,承节、嗣武二人互相挤眉弄眼。

 邵承节凑到嗣武耳边,小声道:“阿娘说,金仙观是藏污纳垢之所。”

 邵嗣武听了乐不可支,两人一起偷笑。

 “嗯?你们在说什么?”邵树德有些奇怪,问道。

 “我们在说阿爷言之有理。”

 ……

 五月初九,大军抵达王屋县,邵树德带着亲兵和三千骑卒马不停蹄,当天傍晚抵达了柏崖仓。

 高仁厚在河清县指挥战事,没有前来,不过邵树德对战况还是了如指掌的。

 在汴军不断挖掘壕沟的情况下,西北营垒已经处于被半包围状态。

 但所谓的半包围,其实就是没有包围。

 他们与河清县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但柏崖仓城还可出兵直接援助。

 十几天下来,汴军的进展其实并没有多大。这或许和庞师古没有不计伤亡猛攻有关,他的策略和围攻徐州时一样,包围、分割,但效果不是很好。

 “庞师古这么磨蹭,难道要和我相持?他持得起来么?”邵树德有些奇怪地找来了幕僚们所绘制的战场形势图。

 汴军挖掘的壕沟、修筑的营寨在上面标得清清楚楚,后面还有最近几次战斗的简短记录。

 十余天内,双方厮杀七八次,汴军大概又损失了三千余人,河清县损失五百余蕃兵,西北营垒新进驻的天德军步卒损失六百余人。营垒外围基本被填平,汴军仗着兵多,在外围筑土台十余,居高临下,日夜用强弓劲弩射击。

 “这人,打仗风风火火,没想到这么精细。”邵树德放下地图,对庞师古也有些佩服,能顶着压力一步步按自己的想法来打仗,这份心性不错。

 挖壕沟限制河清县与西北营垒的交通,筑寨屯兵四处援应,再垒土修筑多座高台,远距离压制营垒内的守军,打法很正统,有那味了。

 自后汉末年以来,掘壕、筑高台对射就是围城的两**宝。

 邵树德仔细推演了一下,按照如今的情况,如果不能消灭汴军的那些营寨,再推倒他们修筑的土台,长期对射下去,兵力是夏军五六倍的汴军将占据上风,西北营垒内的天德军士卒必然大量为箭矢所伤,士气受到影响。

 而拔掉这个营垒后,汴军便可进驻此处,然后怎么办?或许是进攻蓼坞,利用水军优势,两面夹攻,再拔掉这个据点。

 西北营垒、蓼坞就像河清县的左右双臂,斩一个就能打开局面,攻占两个就把河清县完全孤立了,除了柏崖仓城这个最西面的据点外,汴军甚至能再度如法炮制,挖壕堑孤立县城,不让城内守军冲杀出来,然后从容制定进攻方案——守城方是不能完全缩在城内的,那样多半守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