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皇帝的筹划-第2/4页





        杜洪正在生闷气,他前段日子建议冯弘鐸出兵宣州,冯弘鐸不为所动。

        杜洪的日子不好过,冯弘鐸限量供应军需,造成他的军力只能半饱,加上思念家乡,军中怨气很大。

        高岩的送礼,宛如雪中送炭,‘礼轻情意重’,让杜洪找到了能够联合的朋友,而且高岩叛离川南军,杜洪心理上同仇敌忾。

        两个外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户一拍即合,彼此底气大增,信誓旦旦的同进退。

        金陵郡王冯弘鐸的心情不好,原本有过合作意向的江州刺史,居然叛附淮南军,帮助外人咬死自家亲人。

        淮南军得到江西,军力数量更胜从前。

        冯弘铎对于意外而来的八千川南叛军,心存疑虑,害怕淮南杨行密借题发挥。

        冯弘鐸的疑虑有二,来的真是川南军的叛军?这么的一个个接踵而来,固然增加江宁军力,可也形成尾大不掉的祸患。

        日后无论是皇帝跑来江宁,或者溧水县的军力被杨行密收买,都得成为冯弘鐸的噩梦。

        冯弘鐸寝食难安,思来想去,矛盾的无计可施,他不敢发动吞掉战争。

        内战后果,造成淮南军渔翁得利,借机出兵吞掉江宁。

        至于杜洪要求出兵宣州,冯弘鐸拒绝之后不悔,夺取宣州之后,还得帮助杜洪守住,造成江宁兵少危机,得不偿失。

        ......

        长安城大明宫,昭宗接到‘韦雄’的请罪上书,陈述金州刺史病亡,扶风侯清洗金州刺史旧部,不得已矫旨出奔江宁。

        昭宗看了心情良好,扶风侯的内忧外患,他之所愿,出奔江宁的八千军力,增加了上元府实力。

        昭宗喊来胡三,也就是宦官长水,询问上元府驻军的给养问题。

        长水听了不信出奔之说,升州刺史楚瑜是扶风侯,八千军力的出奔,分明是扶风侯调兵江宁。

        长水虽然忠于皇帝,但也晓得大唐朝廷回天乏力,他说了实话没什么用,只能给皇帝添堵,弄的不好,皇帝一怒打死了他。

        长水回答:“奴婢所知,江宁负担金陵郡王养军已是极限,出奔的八千军力,应当带有军需,短期无碍。”

        昭宗点头,说道:“你走一遭淮南军,晓谕吴王不得阻挠韦昭度贡赋上元府,不然另任常州刺史。”

        “奴婢领旨。”长水暗喜的恭敬回应。

        “在外不得逗留,朕外事的人手不足。”昭宗要求。

        “奴婢速去速归。”长水恭敬回应。

        昭宗望向殿门,问道:“你说,要不要太子南下上元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