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忽而圣旨来-第2/4页





        看见人气旺的场面,韦扶风放心一半,明白了杨行密的用意,这是利用朝廷大义,巩固地盘老大的合法性,喻意‘受命于天子以令诸侯’。

        “杨行密没有十足信心称王,还得借助大唐名义压制内外不臣,安抚民心,不敢明目张胆的做一个大唐逆臣。”韦扶风心知肚明。

        大唐朝廷是没落了,但人心都有思维惯性和信仰执着。

        历史上的改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换代,都免不了存在拥护旧朝的忠臣义士,那种反抗新朝的人心,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于百年才能湮灭。

        随着主持官员的安排,文武官员济济一堂,堂上摆着木架香炉。

        杨行密站在居中首位,高喊:“有请上使。”

        大堂左侧门,走进一名绯袍中年人,瘦脸无须,左手举着一个卷轴,走到香炉后面,转身面对一众人等。

        “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接旨。”绯袍官员高声喊道。

        “臣杨行密接旨。”杨行密撩袍跪下,文武也跟随跪下。

        “奉天承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忠君爱国,国之柱石,赐封吴王,世袭罔替,钦此!”绯袍官员宣读圣旨。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杨行密恭敬叩首。

        韦扶风恍然,赐封王爵,难怪杨行密郑重其事,这对于杨行密而言,有利于统治的大喜事,大王称谓名至实归。

        韦扶风寻思:“皇帝这是死马当活马医,宣武军吞并齐鲁,一统中原,皇帝唯有指望杨行密对付宣武军朱温。”

        杨行密起身接旨,转身喊道:“楚瑜接旨。”

        韦扶风急忙走出,恭敬军礼:“大王,楚瑜在。”

        “楚瑜,本王禀告皇帝陛下,你出身长安庆阳侯府,皇帝陛下隆恩有加,你接旨吧。”杨行密说完走去一旁。

        韦扶风只好走前两步,跪下恭敬道:“臣楚瑜接旨。”

        绯袍官员自袖子取出一卷圣旨,展开宣读:“大唐皇帝谕旨,任职楚瑜升州刺史,左监门大将军,加恩赐婚公主,封爵荆国公,钦此!”

        韦扶风意外,愣怔,旋即回应:“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韦扶风起身走去接过圣旨,转身退回原位。

        绯袍官员又取出一卷圣旨,展开宣读:“大唐皇帝谕旨,建制东吴节度使,下辖升州,润州,常州。

        原升州刺史冯弘鐸升任东吴节度使,赐封金陵郡王。鄂国公杜洪任职东吴节度副使。

        谕旨,宣歙观察使升格宁**节度使,观察使田頵任职节度使,赐封宁国公,任职骆知祥宣州刺史。

        宁**节度使,东吴节度使,皆归于吴王杨行密节制,望诸公同心协力,北御不臣,钦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