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狭路相逢-第2/4页
寒门庶族的子弟,即便道德才能再出众,评品结果终究高不过六品,而那些高门士族的子弟,若不是学识浅陋,品行极不端正,一般是不会低于六品的。
像宜兴陈氏这样的地方士族,再加上陈斯个人不凡的学识和才能,评为乡品第三应当是毫无压力的。
而被评为乡品第三,就意味着入世便能担任八品“清官”,不仅官职清贵,而且升迁也快,远不是那些胥吏“浊官”所能比拟的。
对于陈斯这样的士族子弟来说,这才是最轻松最寻常的捷径。
但提及这个话题,陈斯却是笑着道:“叶掾才识出众,又加之梁郡公府的世子身份,少年成名,想必当年的评议是第二品吧?”
九品中正制自推行以来,还没有在世之人敢自居第一品,因而第二品就是最高品了,少年人中,若不是身世显赫,才学极度出众之人,是断不可能被评为二品的。
叶玄所知道的,在京畿中原一带,当世能在不及弱冠之年便被评为二品的贤才,更是十个手指都数的过来,如音律二品的王俭,书法二品的柳乾,诗赋二品的陆文,而这些人的造诣,远不是他所能望其项背的。
所以听到这话,叶玄竟不由得挑了挑眉。
他似乎觉得陈斯今晚的脾气格外别扭,往日总是一副风轻云淡万事不在意的样子,可刚才自己连着两个问题,都被他以“出身”给怼了回来。
而且,叶玄刚才也没有从陈斯的语气中听到赞叹或恭维的意味,反倒是觉得好似有一抹淡淡的......嘲讽?
叶玄想到此,有些疑惑的扭头看了看陈斯,却并看不清对方的表情,最后只能当做是自己多心了。
再说,对一个大男人,他也不会那么细心。
“当年的评议,我没有参加。”叶玄裹了裹身上的雪袍,接着道:“叶家在洛阳定居不过三代人,完全无法和那些根基深厚的士族相比,我叔父年轻的时候倒是参加过洛阳的评议,可惜能力出众还是被评为了六品,军武世家,不受他们待见的!”
“诗词曲赋、文章经义,固然重要,但仅以这些为标准来评品一个人的才能,难免有失妥当,再加上如今动乱频起,天下未平,与其去思考“白马非马”这样虚无缥缈的论调,还不如多花些时间研习兵法,思量国策,做一些实事惠民之举。”
“也是,叶掾即便不参加评议,日后也一样承袭爵位,执掌梁郡公府!”
陈斯的一句话又让叶玄心中一堵,这是他今天晚上第三次拿身份的问题来挤兑自己了,不过好在紧跟在后面的一句话让他心中好受了一些: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在下才觉得叶掾身上有一股气度,一种完全不同于世家权贵子弟的气度,平和随性,易于相处,既不摆架子,又没有那种颐指气使的纨绔做派,十分难得!”
因为山洞内伸手不见五指,叶玄也不知道陈斯说这话时到底是何神态,不过从刚才那连着怼回自己的三句话来看,这最后一句也应当划至“客套话”一类的吧。
“对了,你这一身了得的武艺是从何处习得的?”叶玄决定不再纠结于为何参军这个话题,而且他对陈斯这一身武艺也着实是有几分佩服的。
“宜兴陈氏说是以诗书传家,但实际上是习武大族,只不过族里的子弟现在少有人入军建功立业,所以不足为外人道,毕竟江左一带,已经平和数十年了。”陈斯的语气冷淡,就像在说一件别人的事一样。
叶玄听罢,心中了然,大晋自开朝以来,一直有些重文抑武,军武世家因此没落的都不在少数,更何况是寻常的武学宗族。
不得不说,宜兴陈氏的转变算是成功的,至少现今,宜兴陈氏仍在士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知不觉间,洞外的北风更劲了,而洞内张老九的呼噜声似乎轻缓了许多,叶玄有一句没一句的和陈斯聊着天,慢慢的倦意上涌,闭上了眼睛。
虽然他也能察觉到,两人一旦谈及入军前的话题,陈斯总是有些含糊其辞,但叶玄此时也懒得去在意这些小事了,他此刻只想趁着张老九鼾声减弱的空档沉沉睡去,好好休息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