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建康!建康!-第2/3页
憋在胸口的委屈和怒火,化作一声声呼喝:
建康!建康!建康!
两个字,是与袍泽辞行,是与敌人示威。
滩头阵地一尺一丈的扩大,一万广陵精锐折损过半,换来敌军攻势疲缓,渐渐开辟出可供主力登陆的阵地。
“仍是不够呀。”
郗鉴在船上眺望滩头战场,东军子弟由人宰割,看的他心头滴血,不禁长长叹息。
褚裒知道老帅心意,不是说阵地不够,而是敌军阻击的力量不够,这说明敌军统帅的心思只在建康。
“恩帅,尽人事,听天命吧,只愿老天有眼,不亡我大晋。”
“天?”
郗鉴躬弯着腰身,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摇了摇头,
“指盼老天开眼,不如指盼武昌郡王开眼。”
不知为何,社稷存亡的生死关头,老头子心里只惦念着一个人,司马白。
身为国朝最核心的三五个重臣之一,关于司马白的所有情报都已转传给了郗鉴,郗鉴很清楚这个年轻的郡王究竟干出了多少惊天大事。
且不论在辽东和盛乐打的仗,龙腾左右司、包揽胜军、追坪狼骑、神武靖平、安守八营,这些被羯赵倚为干城的精锐,全部重挫于司马白手中,死在御衡白之下的敌军名将,更是数不胜数!
司马白似乎已经成了羯赵克星!
完全可以这么说,若无司马白力挽狂澜,国战早就打输了,还能挨到今日光景?
即便局势艰难至斯,郗鉴却抱有一丝希望,司马白若领军勤王,胜负犹未可知!
但是,那个年轻人,如今竟止步武昌,偃旗息鼓了...
听见郗鉴突兀的提到司马白,沉着稳重如褚裒却忍不住唾了一口,
“我呸他娘武昌郡王!”
接着阴狠骂道,
“都到这地步了,恩帅怎还对司马白心存指望?胡虏窝里长大的,能知晓什么大义?他重兵屯于武昌止步不前,用意还不明朗么?!”
郗鉴脸色一僵:“确也如此,他毕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
沉默一阵,又苦涩道:“谁也没料到赵军和叛军竟走了这么一步神棋,司马白就算想勤王,也是为时晚矣,晋祚存亡,如今只在咱们东军誓死一搏了。”
身后东军将帅对望一眼,异口同声:“吾等皆愿追随太尉,以身殉国!”
泊在江心的东军舰队主力,终于开始向南岸靠来。
中坚力量破虏镇已经换装战马,冲下甲板,踏上了广陵镇开辟出的狭道。
马蹄下是袍泽血迹未干的尸首,却也只能横下心踩上去,耳边袍泽怒吼不绝,亦只能弃之不顾。
郗鉴以降,悲泪盈眶,同样以建康二字回应着广陵镇将士。
“建康!”
“建康!”
回应之意,不言而喻:汝死,吾辈绝不苟活!
他们唯有能做的,便是亡命一般,去追赶早已袭向建康的敌军。
而此时北岸水寨也燃起大火,这意味着广陵完全陷落,得手的赵军已经准备渡江到南岸了。
过江是赵军两淮兵团的夙愿,如今终于如愿以偿,这些虎狼一旦过江挥军建康,东军残剩之师又能挡的住几刻钟?
郗鉴望着滚滚江水,满眼凄凉。
他和王导这些老家伙硬撑半壁江山二十年,残烛之躯已经无力回天。
放眼朝野,唯独能寄予期望的,竟然只有一个司马白,此时此刻,司马白手里握着的那支虎狼劲旅,乃是大晋最后的救命稻草。
偏偏,那个百战百胜几度挽回战局的司马白,却在最要命的时刻心怀鬼胎!
“晋祚多舛,寿终盖棺只怕就在眼前了。”
郗鉴终是唾了一口,
“司马小儿,你究竟在干什么!”
...
一直窝缩不动的叛军终于有了动静,天方亮时便擂起战鼓,一支支兵马次序开出大营,满负攻城器械,乌压压直奔石头城冲去。
“这帮道士确实不会打仗。”面对蚂蚁般压上来的叛军,王恬却长长松了一口气。
叛军虽然人多,但排兵布阵乃至军伍行进实在粗疏的很,犹如面对刚开蒙的孩子学写字,行家看去,简直满纸画符。
麾下将领纷纷附和:
“难怪一直不敢出战,原来是这种水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