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江东多才俊-第3/4页



  谢安一摊手:“拟发军令,收悉军函,调拨粮草,参谋行军,这是我的分内事。”

  司马白频频点头道:“不错,你这八品参军就是干这个的,干的漂亮!啧啧,谢先生请继续说下去,我受益颇多呢!”

  司马白万万没料到竟在谢安这里有意外收获,一点灵光从他脑子闪过,他不由的精神一振,重新审视起当前战局。

  “不敢当,学生妄言了...”谢安稍一谦逊,接着说道,“除了樊城的三镇精锐七万兵马,西军在彝陵猇亭一线常驻三千守军,江陵集结的五千乡兵也还未及开往前线,江夏郡亦能急召乡兵两千。”

  “唯有武昌左近太空虚,早被西军征调空了,但凑个两千戍军不是难事。”

  “武城侯的烽阳铁旅八千铠马甲骑也还未到襄阳,昨晚军报说是要在夏口休整...”

  “怎会这么慢?”这回是蔡谟打断道,“两日夜了才到夏口?”

  “不清楚,庾相还专程写了信斥责武城侯贻误军机呢,”谢安笑了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幸好如此,烽阳铁旅若快马加鞭去了襄阳,人困马乏又毫无防备,必遭乞活军黑手。武城侯真是好气运,烽阳铁旅现在应该正完好无损的朝武昌收缩了。”

  这又是一个惊喜,司马白却知这个惊喜并非是从气运而来,而是托福周饴之的小心谨慎。

  司马昱大喜道:“这水陆骑步两万人,不正可夺回襄阳?”

  谢安有些为难,不知该否对会稽王直言,倒是蔡谟婉转道:“襄阳且先不提,不过接应一下樊城的七万大军倒是可行,毕竟襄阳城里仅只八千乞活军,守城有余,阻拦不足。”

  谢安亦点头道:“虽然风险不小,但庾相运筹帷幄,或可一试!”

  “咦,老七,你怎么不说话,咱们这几人,你最知兵的,快说说,能不能将大军接应回来。”

  司马白却没他们那股兴奋劲,只讪讪一笑:“庾相久于掌兵,自有分寸。”

  他轻轻敷衍过去,实不愿同这几个门外汉纸上谈兵。夺城的是八千乞活军不假,但待到这两万援兵到了襄阳,谁知道城里有多少兵马了?

  你七凑八凑尚能聚起两万援兵,羯赵就干等着喝风么?!兵围樊城是不假,就不能遣偏师先进襄阳?西军龟缩樊城,难道还敢出城阻拦么?!

  在他看来,这个疑问犹如小孩子问大人能不能摘下天上的月亮!

  大人该怎么回答?

  倘若庾亮真如这三人所盼,匆派援军接应,那这两万兵马恐怕也要丢去喂狼了。

  他心里暗暗嘀咕,好在庾亮也堪称俊杰,必然不会做这种傻事。

  这两万人并没有被司马白放在心上,虽然不像谢安算计的这样精准,但司马白知道,再怎么窘迫,武昌现在凑个两三万人守城是绰绰有余的。但同羯赵倾国力南下的大军一比,两万还是三万都没有区别,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真正让他在意的,还是那半月军粮!

  以樊城之固,七万兵马在半月内是无虞的,只要不破樊城,羯赵纵有三十万大军,亦不敢轻易南下。

  有这半个月打底,只要再从武昌耗上一个月,月半时间,已足够南兵驰援武昌了。

  南兵军力弱,或是亦难阻碍羯赵大军打破武昌,可至少还能再拖一个多月!

  若是扛上三个月,就入冬了...

  到那时,亡国灭种的危祸已非像现在这么火烧眉毛了,变数越多,大晋朝廷辗转腾挪的余地也就越多,羯赵若还非要将司马氏一口咬死,怕也得硌掉几颗钢牙!

  但羯赵真敢豁出去么?

  拼掉时间,换来变数,这才是以弱抗强的国战打法!

  现在关键所在,是在南兵驰援之前,如何拼掉那一个半月!

  可羯赵自然也在争时间,对于这场南征,筹谋已久的石永嘉会给司马氏这一个半月的喘息时间么?

  司马白已隐隐有了一个大胆想法,虽是天马行空,但绝非遛马闲逛。

  “老七你这是敷衍咱们么?”司马昱对那句庾亮自有分寸显然不满。

  “不,不,我有一策,或可缓解燃眉之急,”司马白呵呵一笑,“只是还缺一样关键东西。”

  “我就知道你足智多谋!”司马昱急道,“缺什么东西?为兄给你弄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