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大明君臣



  李征回来京城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因为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在做小动作了。

  之前皇太极围困李征,多尔衮进攻京城之时,无法阻挡的苏浩直接撤离京城。

  崇祯皇帝是十分配合苏浩的行动的,毫不犹豫的便带着家人与侍卫跟随苏浩到了宣大。

  虽然崇祯皇帝如今事实上已经被李征架空,但是在李征依旧以臣子礼待之下,他名义上依旧还是大明的皇帝。比起李征这个国贼,崇祯更加不愿意落入建奴手中。

  建奴毕竟原本只是他家的一介家奴,若是沦落入建奴手中受其羞辱,崇祯觉得还不如自杀来的痛快。

  说实话,李征对他可以称的上极为优厚,除了政令不由他之外,各项供奉从来没有短缺过。吃穿用度甚至都远远优于他之前的日子,在没有多余政务需要处理,不再需要劳心劳心,短短数月之下,崇祯皇帝原本鬓角的白发都有了转黑的迹象。

  与任何曾经大权在握的人一样,虽然他也曾经歇斯底里在心底不断的咒骂着文武百官,虽然他也曾经不止一次想将堆积如山一般的奏折一把火烧掉,但是当这一切全部失去之后,崇祯皇帝却是深深的怀念起过往的煎熬。

  李征对他的看管并不算严密,甚至都没有禁绝外臣与他的见面。

  在这些外臣的帮助下,崇祯皇帝对于外界的消息并不闭塞,也清楚的明白李征集团在外的不断胜利。

  不仅仅知道这些,崇祯皇帝更加知道,北方各地缙绅对于李征的满已经溢满胸怀,每天都有无数的官员缙绅求告于可以接近皇帝的外臣,要求他们代为向皇帝陛下诉苦,并且破天荒的表示,愿意为朝廷提供钱粮,编练新军,以制衡日益势大的李征。

  其实不算北方这些已经被收拾的苦不堪言的缙绅士人们,就算京城中还幸存的文官们,对于李征的观感也极为不善。

  李征不仅仅强迫缙绅们割肉,更是直接以山西学院的学子们直接将官吏位置一扫而空,这些没有经历过科举的学子们,却是直接将他们这些最起码寒窗十年,却很多都摸不到官位边缘的读书人如何去想?

  断其根本,绝其前路。

  这种仇恨已经不仅仅是你死我活了,完全就是不共戴天!

  只是这些官员缙绅们,对于拿着巨大屠刀的李征,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办法,更是已经被打的噤若寒蝉。

  因此,在自已无法反抗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将主意打到曾经的大明主宰,崇祯皇帝头上。

  对于这些缙绅迟来的醒悟,崇祯皇帝原本已经死寂的心也开始慢慢活跃起来。

  不同于李征对于底层百姓的重视,三观都在读书人帮忙建立下的崇祯皇帝,对于底层百姓其实没有多少认知的,甚至觉得是可有可无的。

  只有士人才是朝廷栋梁和基石的观念,在他心中根本难以动摇,在明确得到北方缙绅士人们的拥护之后,原本已经认命想当一辈子汉献帝的崇祯皇帝,突然觉得也许他翻身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在他看来,虽然眼下李征集团节节胜利,但是得罪了天下缙绅士人的李征,却注定不可能长久的胜利下去,舍弃了基石的高楼,无论建的再高,也终会轰然倒蹋!

  由于他没有受到隔绝,而且围绕着他身边的文官集团的不甘心,让崇祯皇帝也再次升起了不安份的心理。

  在他的示意下,在外的文官开始试图收买京城卫戍将领,不仅拿出大笔的钱财,更是许下了丰厚的高官厚禄。

  只是这些达官贵人们与潞州军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潞州军的组织形态。

  潞州军虽然也是有着贪婪之辈,可以被金钱收买的人不知凡几,但军队构成的主体却是已经在李征改革中受益的自耕农出身,换句话说,这些士兵与这些官员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这些人在大明官府的百般欺压之下,根本就不会相信大明官员们。让他们放弃能够给他们一家老小一条活路,让他们全家能够吃饱穿暖的李征,转而相信他们画下的大饼,那简直就是做梦。

  也许将领们能够被收买,但是任何将领也不可能下达损害李征利益的命令,否则不用等到军法官拿下他们,士兵们都能直接将他们完全撕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