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封赏-第2/3页



  李征的讲述很简略,但是却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一些失误,听起来可信度极高。通过回忆整个战斗过程,李征在崇祯和文武百官心中的形象也慢慢丰满起来。

  “卑职鲁钝,虽有心杀敌,却只能被敌所迫,东奔西逃。众将士随卑职浴血奋战,不惜以命相抵,却依旧无力回天。两百忠勇将士,最后只有八人随卑职溃围而出,请对上治卑职无能之罪!”一想到生死相随的袍泽,最后只有八人得以生还,李征语气也有些哽咽了,跪于地上,泣声不绝。

  虽然李征自称无能,但满殿文武没一个觉得李征是无能之辈。带着一两百散兵游勇,还敢冒死发起反击,最后一路从重重拦截下活下来,这里面的文武都不觉得自己能够做的到。

  再看向李征,众人的目光也多了些包容。这武夫倒是一个天生将种,一步步死中求活,不畏刀兵,不畏生死执锐而陷阵。只从他整编敢战之士而没有远循,而是选择冒死偷营来讲,就是一个忠于王事之人。

  对比如今数万拱卫京师的明军面前千余后金骑兵不敢出战的局面,数十骑就能虎口拨牙,更从重重包围中血杀而出,可以想象他们所面对的局面是何等的可怖。

  “李爱卿何罪之有,乃真壮士也!”良久之后,终于自行脑补完一系列战斗场面的崇祯眼中露出神往,然后又轻叹了一口气,“若是我大明官兵都能如李爱卿,又何愁建奴跳梁小丑肆虐于神京?”

  这话可不好接,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一大片人,众文武保持着沉默,似乎对于崇祯的苦楚感同身受。

  “传旨!山西镇李征公忠体国,力战凶寇,斩首过百级,大扬我大明国威!特旨擢李征为潞州游击将军,赏银三百两,加卫指挥同知衔,萌一子为锦衣卫百户职,实镇潞州府!其他有功之士,李将军列上一份名单,朕自有封赏!望爱卿更加奋勇,为朕多多分忧。”这个封赏是之前崇祯便思索过的,他觉得对于李征这个难得的标杆,所给的封赏完全可以多多优容。

  从小小队正一跃成为一路游击将军,李征这完全属于连跨近十级,这份恩宠委实令人咋舌。不过所有人都明白,这其中大多是李征一路奋勇搏杀而得来的,更也是李征的运气,在大明一败再败几乎颜面无存的情况之下,突然有了一个可以树立的正面典型的遮羞布,若是不大加赏赐才有问题。

  因此,虽然明知这于法理不合,但这些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提出反对的。就算那些专职反对的杠精也不会这个时候跳出来,能站在这里的没有一个是蠢人,那些专为反对而反对之人,也根本站不到这里来。

  一个武夫获得如此高的封赏,一干文官们却难得的保持着沉默。这些时日以来,他们对于城外的建奴束手无策,皇帝早就对他们倒足了胃口。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捷报,皇帝正在兴头上,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于冲撞。

  “臣领旨谢恩!”

  李征这次却是没有跪倒在地,只是躬身行礼。

  已经见过他耍过活宝的群臣又一次愣住了,虽然明知这匹夫不知礼仪,但这次已经算有些冲撞皇帝了。抬眼向龙椅处望去,他们却发现皇帝并没有生气的样子,相反又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样。

  眼看着李征又一次一脸无辜与不解的模样,崇祯再也忍不住笑意,当场大笑了起来。一见皇帝都笑场了,文武百官哪一个还能克制,久违的欢笑声再一次响彻整个大殿。

  等到殿内君臣笑毕,李征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回他可不是故意的,完全是后世影视给惹的祸。正尴尬的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时,震天的鼓角声却突然从外面远远传来。君臣都是一愣,难道又出什么事了?

  崇祯脸色一冷,一指殿内一位锦衣卫小旗。这个小旗立即恭身应命,转身大步向外跑去。

  过不多时,这个小旗快步行入殿内,高声道,“启禀陛下,城南又有万余人马鼓噪而进,正与建奴激战!”

  崇祯猛的站了起来,急声道,“可知是哪一路军马?”

  “还不知,只是打一‘卢’字旗号,为首一将勇不可挡,手中大刀威不可挡,已然冲散了拦截的建奴骑兵!正向京城急急而来!”小旗恭声回应道,面色还有些犹豫,似乎还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