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大明三大恩-第2/2页



  站在曾胜、和金永之后第一排的,是粮行的十名水手,准确地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水手了,经过昨天战斗的磨炼,他们已经成长为了合格的士卒。

  沈二郎站在了第二排的排头,此时城楼下一道道目光都在注视着这里,长久以来低调地生活在济州府的沈二郎,不由得把自己的脊背伸得笔直。

  站在第三排的,则是被筛选出来的济州地方士卒,他们同样是济州本地人,有不少人的亲友就在城楼下看着呢。

  在城楼上,大明的旗帜正在高高飘扬,格外引人注目。

  没有让城楼下的济州百姓等太久,身着一身戎装的李逸澜便一步步踏上了城楼,跟在他身后的还有济州牧使李璌、济州同知崔镇南,以及陈得、林端和几名武人服饰的将领。

  随着明使的到来,原本城楼下议论纷纷的百姓渐渐收住了声音。

  李逸澜大声喊一句,身旁大嗓门的士卒也跟着传话,确保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到。

  ........

  “我曾听闻,贵国文人感激大明,认为大明对贵国有两大恩。”

  “第一大恩,洪武二十五年,太祖皇帝钦赐贵国国号,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赐国号朝鲜。此为大造之恩。”

  “第二大恩,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日本侵朝,贵国郡县望风奔溃,贵国国王旦暮且渡鸭绿江,向大明请援之使络绎于道。”

  “神宗皇帝发大明天兵,援助朝鲜,驱逐倭寇。贵国国境得复,国祚得延。此为再造之恩。”

  这两大恩,在朝鲜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此时听明使亲口说起,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分。

  然而接下来李逸澜说的话,才真正让在场的朝鲜人心灵震动。

  “其实,仍有一事,贵国由于信息为鞑虏所遮蔽,未曾得知。”

  “三十年前,丙子胡乱,贵国国王退保南汉山城。适时,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我大明毅宗皇帝,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只可叹援兵未至,贵国,已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