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 寻迹-第2/3页



  要是这副阵容还抓不到一根毛,那就真的是非战之罪了。

  在警报响起,联系好芬后,林就闪现上天。第一时间就把匣切剑丸全部放了出去,散布在四周围,至少十公里的范围。

  不倚靠外物,林平时自身对于周遭环境的完整监控范围是半径五十公尺。最大可以扩张到将近一公里的范围,但这么做的话,会牵扯自己绝大部分的算力与注意力了。

  监控范围增加一公尺,耗费的精力可不是只有增加基本的五十分之一而已。要知道,监控范围可是球体范围,可不是线性或圆面积。在空旷处,侦测范围当然是有增加的,毕竟少了一些可能占用算力的遮蔽物。

  散布出去的匣切剑丸可以充当临时的奥术之眼。

  过去匣切之间的沟通,只能倚靠彼此的接触,或至少是待在极近的距离内,匣切们的意识才有办法交流。

  但自从某人论坛兴起,程序语言进入迷地世界,可汗更从某人意识内接触到第一手信息后,匣切们的交流方式当然有更新换代。

  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交流距离。那就像原本只能用蓝芽匹配,模块一换,就直接上卫星远程联机了。

  所以散布出去的匣切不光可以当奥术之眼监控环境,还能即时将侦测内容回传,在可汗处整合。最重要的,多个匣切可以直接进行三角定位法,对于空间监控能力的提升,岂止一星半点。

  找芬的用意,除了在关键时刻充当第二个打手外,在前期也能成为第二个侦测中心。让原本以林为中心的球形侦测范围,变成了纺锤状的范围。

  要是再离得远些,成为杠铃状,这样反而会出现侦测死角。所以两人在空中虽是交替闪现前进,但还是保持在一定距离内。再配合洒出去的匣切剑丸,监控最远处也到了一百公里之遥。

  这样的距离要是放在地面,那可是远到不可想象。但一移到空中,一百公里就像是触手可及的距离,能看到的范围都比一百公里还远。

  但匣切们无论是哪一个,都能提供最基本的算力。加上林和芬两个等同于人型计算器的存在,侦测范围也比上回扩大不少。这回追踪虚空之龙足迹的速度,可是比前一回快速许多。

  而且参与者一多,能同时关注的方向也就多了。虽说每多一个关注重点,都有可能分散掉一些算力。但在算力冗余的现况下,做这种事情倒也不虞耽误了正事。

  也幸好林同意放宽匣切们关注的范围,它们真回馈了一些原本没有注意到的数据。

  说得浅白一点,就是绕射的现象。而绕射现象,则是波的一大特征。

  波动生物!这是某人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极度不合自己常识的念头。

  在老家时,一切没有充分证据证实的理论,都被视为虚妄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科学的,且合理的,没有鬼、没有神,没有一切不可见且不可测的存在。

  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那就只是关乎人心的信仰。而信仰是可靠,也不可靠的。那些诈骗犯怎么得手,不就是靠着那跟传教没两样的手法,把人洗脑洗傻的。

  但在迷地,有鬼有神有恶魔,还有各种蛮不讲理的东西。这些怪东西的来源,通常不是迷地本地产的,而是来自更高维度的世界。

  这样的’常识’,也养成了某人一个习惯。凡是看到不明白的东西,就往高维度方向去折腾,运气好就能找到个匹配的。

  但这一回却是打了眼,想解释眼前的状况,得反向寻找才行。

  波动性也是高维度生物存在迷地这种低维世界中的特征之一没错。不过这一回观测的波形背后,却没有涉及维度参数的复杂数学模型。复杂的是其他方向。

  当某物具有波的特性,而这个波又强烈到足以反过来干涉现实物质时,表现就会如眼前的’疑似生物’一样。颇有重低音喇叭开到最大声响,震到房子都在窸窸窣窣落小石子一样的道理。

  一开始的时候,林还朝量子领域去想,但那方面自己不熟。虽然靠着匣切们,有观测的手段,但终究不全面。

  至少不确定在那个领域中,是否存在另外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以及生物,以及那里的生物该是怎样的表现。是不是跟自己现在观察到的现象有关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