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得诸葛刘备惊疑-第2/3页



    刘备追问:“还有何人?”

    张嗣道:“诸葛玄之妻,其子女二人……”

    刘备打断他道:“可还有诸葛珪子女?”

    张嗣苦苦思索道:“似乎还有两女一男,两女十四五岁,一男十一二岁。名字不知。”

    刘备道:“汝速去请诸葛玄过来相见。”

    张嗣满头雾水地被刘备打发走了,孙嵩试探着问道:“明公是又发现大才了?”

    孙嵩虽然与刘备接触时间不长,但对这个上官对人才的重视甚至痴迷是相当清楚了。

    刘备坐回座席,脸色复杂,道:“或许是。”

    孙嵩见他不想多说,也便知趣不问,但对即将被请来的诸葛玄充满好奇。

    诸葛玄,这个人没听说过。

    不过他兄长诸葛珪倒是有所耳闻,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

    那时孙嵩已经离任豫州刺史,居住在家乡安丘,安丘距离泰山郡治所奉高不算太远,郡丞乃朝廷任命的六百石之官,为郡守之副,地位较高,故孙嵩听说过诸葛珪。

    诸葛珪似乎是前几年去世的。

    诸葛玄很快来到。

    张嗣向其介绍刘备和孙嵩。

    诸葛玄上前拜见。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亲自引入座席。经过这一会等候时间,刘备已恢复平静,至少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了。

    寒暄过后,刘备因问诸葛玄由来。

    诸葛玄年龄在三十五六岁,长相清俊,富有风仪,他叙称自己原为北军中候刘表属吏,公元一八八年兄长诸葛珪病逝于泰山郡,诸葛玄遂辞别刘表赴泰山照料诸葛珪后事,之后回到琅琊阳都老家照顾抚养诸葛珪遗孀及子女,至今四年。

    现在诸葛珪长子诸葛瑾年已十九,质朴厚重,两女一个十六、一个十四,贤惠知书,幼子诸葛亮年十二,聪慧过人,兄长后继有人。

    刘备叹道:“卿可谓兄良弟悌、仁厚无双也!”

    诸葛玄放弃在刘表身边的大好机会,埋头在家乡照顾兄长子女,再看刘表这几年的发展,担任荆州牧,牧守一方,若诸葛玄一直留在刘表身边,地位不会低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

    诸葛玄牺牲不小。

    刘备又召见诸葛瑾、诸葛亮。

    诸葛瑾脸庞容长,肤色略黑,浓眉大眼,一脸忠厚,话语质朴诚恳,让人信赖。

    诸葛亮年方十二,但身材已然不矮,长眉入鬓,面如冠玉,举止有度,风度翩翩,要是不知道他年龄,几乎认为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诸葛亮面对刘备,毫不怯场,比诸葛玄和诸葛瑾还要自然,而且还敢于向刘备献计,首先先吓唬刘备,道:“刘公今据青州,虎视西方,看似雄豪,其实危如累卵。”

    刘备饶有兴趣地配合他,问道:“有何危险?”

    诸葛亮声音稚嫩清亮,道:“青州地处海隅,若有敌人驻兵于泰山、琅琊,则青州将被锁于笼中,局促难出,此一险;

    青州地狭人少,又近山海,不产粮食,而刘公穷兵黩武,耗竭民力,久而久之,百姓逃亡,此二险;

    青州豪强大姓众多,而刘公大加诛戮,大姓表面恭顺,心中怀恨,叛乱必生,此三险。

    有此三险,青州怎能得安?”

    刘备脸色渐渐郑重起来,盛名之下无虚士,自己原来还担心诸葛亮没有跟诸葛玄走南闯北、没有经过襄阳耕读,会难以成长到日后的高度,没想到他年纪这么小,就有这样的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