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愚蠢至极-第2/3页



......

29号早上七点。

“呼!”

昨天跑了一天的路演,晚上还去逛了一圈,凌晨一点多才睡。

有段时间没见了,早上起来来一场剧烈的运动,李谦差点没累趴下。

幸好之前休息够了,路演的途中能休息也休息,要不然真没这个体力。

感受着佟莉雅在自己胸前剧烈地喘息着,手在她光洁的脊背上轻轻磨挲,微微有些泛红的皮肤已经起了一点点水珠。

七月盛夏,哪怕大早上,大量运动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出了一身的汗。

“起来去泡个澡吧。”李谦拍了拍佟莉雅道。

“嘤...”佟莉雅脑袋在李谦胸前拱了拱,发出一道慵懒的声音。

“啪...”

“起来了。”

李谦有些无奈了,明明卖力的是自己,怎么搞得她比自己还累一样。

“再趟会嘛。”佟莉雅还在回味刚才的余韵呢。

没没办法,又在床上躺了十多分钟,李谦才把她拉起来,一起去泡了个澡。

泡了个澡就舒服多了,神清气爽地从卫生间出来。

做沙发上打开笔记本看了看新闻,《我不是药神》首日6800的数据,也值得媒体大书特书,任何一家媒体都能看到报道票房的信息。

凌晨的时候李谦就已经知道了,42%的排片拿下6800万票房,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

之前《变形金刚3》靠着80%的排片拿下一个亿的票房,除了场次之外,主要还是票价优势。

毕竟是3D电影,京城有的电影院一张票都卖到一百了,哪怕2D普遍都卖了五十。

这片子肯定是不愁卖的,尤其是前几天。

《我不是药神》第一天的平均票价只有38快多点,差的有点多。

国内的情况就是这样,大制作卖的贵,而剧情片、喜剧片相对就是正常价格了。

国人总有一种意识,大片卖贵了理所当然,就应该去电影院看。

而那种没有大场面的片子,哪怕再好,卖贵了就有很多人不愿意了,他们会想,反正电影院和电脑上看效果也差不多。

不过这个票价也差不多了,等到下画的时候,总的平均票价肯定就要跌倒35以内了。

正式上映一天就超过了七天点映的票房,看过电影的人多了,网上对于《我不是药神》的讨论、评价也越来越多了。

“很久没有,这么经典的国产电影了。”——人民日报这仅仅十四个字的评价已经足够说明电影的优秀了。

“《我不是药神》剪辑流畅,镜头语言干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泪,还有思考,在生活小细节的层层推进下,李谦导演将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无甚波澜的生活带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

“《我不是药神》不仅是一部完成度极高少见的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用诚意来打破所谓制度壁垒并靠规矩的拍摄手法来赢得观众的作品!”——来自南方周末。

这家媒体李谦好像有印象,去年闹了个大笑话,新年献词的头版竟然写了“2000年前大禹治水”,直接把人家大禹给穿越到汉朝去了。

封面众志成城这个“城”字也写成了诚意的“诚”,纸媒可是有校对的啊,以为写网络小说啊,到处都是错别字。

不过这种低级失误也是基操了,李谦记得有一部电视剧里,背景是西汉,皇帝在考教皇子的学业,结果皇子当场背起了三字经。

还好只背了前几句,要不然背到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这里,屁股都要被皇帝老子打开花。

好歹是编剧,文化人啊,这都不知道。

看名字就是南方系的媒体,夸《我不是药神》的同时,暗讽了光电一波,所谓制度壁垒,还有规矩的拍摄手法,不就是讽刺嘛。

虽然,这么说好像也没毛病。

不管哪家媒体,基本上通篇清一色的赞誉,李谦翻了又翻,鲜有批评电影的。

“只愿世间无疾病,何愁架上药染尘。”

嗯,这位观众还挺有文采的。

观众评价和影评人也是如出一辙,不过也慢慢地开始谈到了电影的一些核心问题了。

“李谦用喜剧手法照亮的社会现实,《我不是药神》在前半段以忍俊不禁的幽默引人入胜,后半段则张弛有度的在法律、利益、生命三者间构建起了一个催人泪目的内核,面对要价高昂的救命之药,徐征所饰演的平民小贩从逐利到救命的蜕变,形成了电影诱人共鸣,直击心灵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