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惊世之作,满分文章!-第5/6页



这是《博雅杯》组织者们想要看到的东西,一个学生的精气神,以及他们的抱负!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第二名《历史的变迁》,只有93分。

其他选手的文章都已经打过分数了,目前,只剩下了李亦儒这篇《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

此时,这篇文章已经复印成了多份,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

林峰教授敲了敲桌子上的这篇文章:“我想,这篇文章应该是今晚争议最大的,现在,请大家各抒己见。”

有组员道:“李亦儒这个观点,真的是如晴空炸雷,太新颖太大胆了,我是不能同意的。”

林峰教授笑道:“请说!”

“《后出师表》虽然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诸葛恪》是谁?他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弟弟啊!

诸葛恪“著论谕众”的这篇论文被称为《征魏论》,摘要收入《诸葛恪传》。此论所说‘叔父’,就是指诸葛亮;‘表’,即指《后表》,‘与贼争竞之计’,是《后表》的内容……”

这位组员就这一点刚说完,孙副教授不同意了,他道:“我认同李亦儒的观点,我觉得,《后出师表》很可能就是诸葛恪伪造的。

诸葛恪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诸葛恪在吴王孙权死后被任命为吴大将军。诸葛恪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掌握兵权,打算发动对魏的战争,但是此举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所以诸葛恪很有可能就伪制了《后出师表》,以使自己的伐魏主张有一个旁证,因此表中才有‘议者谓为非计’一句。”

郭副教授也道:“有一定道理,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蜀汉并没有人反对北伐,那么诸葛亮何必有‘议者谓之非计’一说?”

光光就这一点,办公室内,一大票历史教授们就讨论了起来,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谁也很难说服谁。

这就是历史,说不清道不明啊。

至于李亦儒文章中的每一论点,大家拿出来讨论的时候,都是吵得办公室内嘈杂声不绝于耳,大家的观点根本无法统一。

从晚八点到次日凌晨1点,就李亦儒这篇《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历史组足足讨论了5个小时,没有统一结果。

分歧实在太多了,有些人支持李亦儒,有些人反对,但就算是支持李亦儒的人,也未必李亦儒的每一个论点都同意,反对者那边也是,也不是每一条都反对。

综合在一起,究竟《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所做,大家四六开,有的人被李亦儒大胆的观点唤醒了,非常认可李亦儒的分析,有些人依旧沉睡,坚持这个世界固有的认知。

支持李亦儒结论的稍少一些。

林峰教授道:“这是个长年累月甚至永远无法辩解明白的问题,今天就不讨论了。我们回到这篇文章本身,回到《博雅杯》的主旨,给这篇文章打分。好,请写下分数,我们进行综合评定!”

众教授不再争辩,纷纷提起笔,在A4纸上留下分数!

林峰教授:“请大家展示分数!”

哗!

众人齐刷刷举起A4纸。

100分!

100分!

100分!

100分!

……

会议桌两侧,整整齐齐的全是满分!

林峰教授有些激动:“哇!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去掉一个最低分100分,李亦儒的平均分,100分!”

会议室众人相视而笑,这篇文章所提出来的这个惊世观点,自然有人认同有人反对,但其价值,价值就在于在学界内抛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在今天以前,学界是没有《后出师表》真伪这个命题的,而今天之后,想必会有无数学者加入这个命题的争辩讨论中。

李亦儒这篇文章的意义极其重大,可能很多教授并不认同李亦儒的结论,但是,他们必须认同李亦儒卓绝的才华,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林峰拍拍手起身:“好,所有选手的成绩出炉了,李亦儒这篇文章是咱们历史组的第一名,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是咱们这届《博雅杯》的第一名。辛苦大家了,散会!”

“林教授,李亦儒这个学生,无论如何也要抢到咱们历史系啊!”

“对啊,尤其是李亦儒还写了这篇文章,很明显他更擅长历史,并对历史更感兴趣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