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二 移民-第2/3页



  “齐齐哈尔其实和宁古塔差不多,土地很肥,只是气候冷,不能种稻子,种些麦子、糜子、大麦之类还是可以的,当然了,新垦殖的土地一般也不让种这些........。”权业趁着歇息的时候,给朴太讲解当初刚移民到宁古塔时所总结的经验,而朴太也督促着小儿子,趁机多学一些汉语,他自己也跟着学。

  正如原本计划的一样,一行朝鲜移民在驿站休整了几日,便是向目的地扎兰屯而去,三日便是抵达了扎兰屯,朴太看着那处河边的村落和村边平整分块的土地,不敢相信的问道:“亲家,这就是扎兰屯么,怎么已经有个村子了,还有这么些开垦好的土地?”

  朴太原本以为自己会被分到荒郊野外地方,住地窝子,一锹一锄的开垦土地,慢慢起屋盖房呢,不曾想这里已经有了基础,看起来规模还不小呢,而权业显然知道一些,就向朴太讲了关于扎兰屯的事情。

  实际上,自从帝国在社团阶段拓殖永宁以来,夹在帝国和满清之间的部落就彻底遭殃,因为白山黑水之间实在广袤,双方对待这些部落的态度高度一致,那就是迁移到腹心之地,以免被对方争取到,只不过这些年来,是帝国前进,满清后退,到了帝国建立的时候,满清退往漠北,在大兴安岭以东区域就只剩下了一些据点,扎兰屯就是一个,还拥有扎兰屯章京衙门,这里有很多被满清从黑龙江区域迁移来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而这些部族也有农业种植的传统,所以就不断的开垦肥沃的黑土地,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而满清也支持这类农业活动,毕竟扎兰屯要为袭扰帝国的马队提供后勤服务。

  在帝国二年春,黑龙江将军巴特会同藩兵拔除了满清在大兴安岭以东的所有据点,就选定了扎兰屯所谓前沿屯垦点,不仅把俘虏编了劳改营大规模开垦,还从永宁、海西行省调来了千户百姓为屯户,一年的开垦就让这里的田亩翻倍,朴太等人是作为第二批移民前来充实的。

  扎兰屯在帝国的行政序列里被称作齐齐哈尔绥靖区扎兰屯旗,管旗的扎萨克曹松是近卫军中将曹禺的长子,而朴太等人被分到了第三参领之中,参领章京则是当年在巴林桥之战和归化城之战中立下功勋的乌力吉,他已经从京城归化学堂速成班毕业,由候补章京变成了代理参领章京,第三参领一共有五个佐领,因为一直缺人,所以朴太一行七十余户被分开补到了三个佐领中,朴太如愿与权业分到一个什,权业为什长,按照老带新原则,每个什都有三户权业这种的老移民,七户朴太这种新移民,就此,乌力吉的第三参领补全合计五个佐领,七百五十户,就安置在扎兰屯旗驻地。

  “我还以为咱们得和那些蒙古鞑子一样睡帐篷呢,想不到一来地方就有房子住,哎呀,这房子可真大呀。”朴太看着扎兰屯的移民安置房,不由的感慨说道。

  移民安置房十户一个院子,坐北朝南,一排房子,向南面则是院子,院中有一口水井,房子是用原木钉成木排中间夹泥巴形成的,顶部则是木板加茅草,联排的房子用泥砖均等的分成了十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又分了一大两小三个房间,而背面则是厨房,猪羊圈舍则在南面和东西院墙,厕所东西各一个,类似的移民安置房扎兰屯不下三十处,显然移民是这里的长远计划。

  “亲家这就不知道了吧,咱们第三参领和其余两个参领不一样,咱们是生产参领,哦,就是种地参领,既然是种地,就得在村子里啊,咱们参领的人不用当兵,但是每年要上缴些东西给旗里。”权业笑呵呵的说道,他作为什长自然选了最好的一间,也以权谋私,让朴家住在了旁边。

  “不是说免税,还给牛给地么?”虽说一路行来,情况已经和当时在汉城时说的不一样,但朴太媳妇仍然惦记这件事。

  “亲家母,咱得先安置下来啊,人家才给分地呀,我已经吩咐大小子二小子去参领仓房领咱们两家的吃食去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吃饱喝足,明日再说其他的。”权业倒是放心的很。

  朴太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着砌好的灶台和柴炉、火炕,木头墩子造的凳子,厚木桌子,虽说柜子什么的都还没有,但已经挺像一个家了,两个闺女和儿子也在把一路带来的破烂什往里搬,朴太实在是满意,问道:“亲家,这房子是不是就送给咱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