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二 大鱼吃小鱼-第2/3页
而在这条路线上,社团无异是唯一的霸主,别的不说,社团拥有一支规模庞大且航行娴熟的运输船队,可以把航运的成本降到最低,而如今通过各种手段的影响、制约,以及社团本身实力的强横,在台湾海峡,郑家已经默认了社团船队的通过权,仅仅是这一条,就足以取得相对其他船队的绝对优势,可以说,一旦银行真的成立,并且向江南大规模米粮贷款,那么赚大头的就是社团,即便是李明勋掌握不了这个银行的大部分股权,但是掌握了粮食来源渠道,一切就要听从李明勋的。
而从长远来看,移民的大量涌入让台湾很快就会成为更加稳固的粮食来源地,那个时候,社团对江南丝棉的控制力会更大。
这个时候,林士章和柳如是已经明白过来了,李明勋和腾龙商社确实是要把江南当成核心区域来拓殖,自然也会不遗余力的与江南士绅在一起保护江南的稳定,但是他们更为深切的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社团会取得远远超出其他士绅的利益,要说不眼红是假的。可是如今是江南士绅有求于社团,实在是没法谈条件。
“李先生,依着你的意思,那可是江南士绅出银子,帮你的社团赚钱,士绅们只能分红,大头都是让你赚去了,呵呵,打的一手好算盘。”柳如是淡淡说道。
柳如是这话说的倒是丝毫不隐晦,意思很简单,你李明勋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些,如果是这样的话,士绅们可不会把窖藏的银子拿出来,李明勋笑了笑:“前期却是如此,但是柳先生,林老爷,这面向丝棉农户的米粮贷款只是银行的前期运作罢了,为的是提振各家士绅对银行的信心,而银行的下一步开拓计划,将会大规模的向江南士绅倾斜。”
“哦,请详细说说。”林士章来了兴致,问道。
许长兴道:“两位有多久没有去过崇明了?”
“去年崇明剿灭海贼之后,老夫去过一次县城,也去过一次南沙,哎,许掌柜,你知道的呀。”林士章当即说道。
许长兴看向柳如是,柳如是道:“怕是三五年没有去过了。”
许长兴哈哈一笑,说道:“莫要说一年两年没有去过,便是一两个月没有去过,也是认不出崇明了。”
“这话如何说?”林士章不解的问道。
许长兴说道:“从两年前开始,崇明的水文变化便是稳固起来,少有沙洲塌陷消失,倒是不断有沙丘出现,航道堵塞,如今崇明北面和中部的沙丘已经逐渐连接,看着趋势,不到半年,长沙到南沙很快就会连接成片,届时崇明就会形成东起高头沙,西到南沙的一整个大岛,那是一个长二百余里,宽四十里的大岛,这意味着什么,两位不会不明白吧!”
“你的意思是,土......土地!”林士章一下变的紧张起来。
许长兴大赞道:“林老爷不愧是林老爷,一语中的,您可能知道,目前崇明县人口不过十万,拥有耕地也就四十万亩,其中过半还时常受到水患威胁,等到这次剧烈的水文运动结束,那么崇明就会形成一个大岛,只要在崇明北侧和西侧修筑堤坝,那就能稳固住崇明岛的地形,届时就可以开垦出数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的农田。”
李明勋接口说道:“等到米粮贷款取得成功,产生足够多的利润,那么势必会迎来一轮入股的风潮,银行完全可以接手崇明岛的拓殖工作,修筑提拔,排干积水,把崇明岛固定下来,开垦出足够多的农田,这几十万亩的肥田可以种植棉花、桑树,也可以出产稻米,对江南的士绅和富农来说,土地永远是不够的,这些开垦出来的农田很快就会被销售一空,最终落到江南士绅口袋里,而换得的银钱也同样如此,而对我来说几十万亩肥田完全是鸡肋,因为在台湾,我还拥有上千亩的土地亟待开垦,我来取得前期的主要收入,而你们得到的却是可以传家百代的良田,是谁赚了,还用我明说嘛?”
说着,李明勋已经站起身来,说道:“诸位不要以为这就是银行的全部计划,事实上,这只是三年的规划罢了,崇明只是一次尝试,在台湾,有的是土地,那里的气候与江南一样,土地肥沃,气候温暖,稻米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更是获利不菲,唯一缺少的就是开发的资本,不光是台湾,还有广袤的奴儿干都司,或许那里不适合种植稻米,但是却可以放牧,肥沃的黑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高粱、豆类等杂粮,这些都可以作为银行的开拓项目,没有人会嫌土地多的,大明士绅百姓对土地的需求量几乎是无限的,而这些都可以由银行来牵头开发,那将是流入众人口袋里的银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