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和亲幕后-第2/3页



北凉新建,政权不稳,他不敢冒险,索性,就当看不透,脚踩两只船吧。

于是,为了不被打上任何一方的标签,他向北魏进贡的同时也向南宋进贡,在稳住两个大国的时候,开始竭力攻打西秦企图发展出更大的地盘来稳固北凉政权,或许在他的想法里是想搞个三国鼎立。

九年后.......

他还是仅仅掌控凉州,而胡夏、西秦却被北魏所灭,他前期和周边磕得头破血流,到头来却给北魏做了嫁衣,拓展地盘的计划废了。

达摩克利斯之剑已至。

北魏版图和凉州接壤,这个时候,是南宋鞭长莫及,而北魏触手可及的时候。

用一句话来说,有个大哥带着一群小弟来堵门,什么时候破门而入就要看人家心情了。

焦虑的他病了,病得还很严重,起不了床的那种,他知道他大限已至,为了北凉的国策,或者说他怕他儿子被拓跋焘打成狒狒,他选择了向北魏和亲来稳固凉州最后的挣扎。

不过,他没敢提武威的事,而是把自家女儿送给了拓跋焘,毕竟这个时候不是北魏对他怀柔而是他要稳住北魏,即便病了,蒙逊的脑子也还保持着清醒。

这边的拓跋焘一看,喲,北凉送兴平公主来了?啥意思?

低头一想,这是要投靠呀?

少年国主志得意满,屁颠屁颠的把美人迎了过来,封了个右昭仪,北凉和北魏就此开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代,可这个时代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前面说过,北凉处于丝绸之路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北魏自然重视,拓跋焘本着北凉已经投靠,还送了个公主给他把玩,也就没有必要再动刀动枪,所以他对小舅子沮渠牧犍很是青睐。

但这个沮渠牧犍脑子有点虎,和他老爹完全不能比,他总觉得身为一个国君是不能受人摆布的,虽然我只有几个城几个郡,但那也是国了不是?

嗯,起了点歪心思,或者说觉得自己牛逼了,自己能行了,但也知道还掰不过北魏的腕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他一方面表面上对北魏很谦恭,另一面却有自己的打算,比如说,和他老爹一样脚踩两只船,毕竟北魏强大,南方的宋朝也不弱不是?

嗯,可以说脚踏两只船这是沮渠家和北凉的传统了,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踩着两条船渡过的,虽然这北凉也就经历了这爷俩。

他老爹倒还好些,玩得是稳,而沮渠牧犍却要找刺激,他觉得他受两个国家的摆布要比受北魏一家摆布要好得多.......

什么意思呐?就是一个主子不够,我得要两个.......

感觉有点奇怪,可本质上来说,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奇葩的想法,咱们正常人是怎么也看不出来他到底是咋想的,可他就是这么做了,还做的非常漂亮,让刘义隆也封他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了。

就此,沮渠牧犍完成了一人侍二主的成就,但这个成就吧,总给人一种一女嫁二夫,二夫还同在的感觉......有点怪。

那咱们就换个称呼,南北两朝天子同时承认的藩王----河西王吧。

可算是深得其父脚踩两只船的真传,但还差点意思。

嗯.......是差多了。

毕竟一个是游离在外,尔虞我诈的稳扎稳打,一个是俯首称臣,一臣事二主,一个是不听令,一个是表面要听令,意义完全不一样。

这要是放在那忠义的三国年代,可是要被戳脊梁骨、为人所不齿的,估计也就比拜谁谁死、差点拜死曹操、险些成为害死四父的四姓家奴---吕大爷少了一姓?

要不,咱称个二姓.......国奴?

咳咳,好在这是胡人,没那么多讲究,北魏也不大清楚他做得傻事,倒也没真落上二姓国奴的外号。

后来就是维护关系或者说讨好南朝主子,至于北魏?那是早就舔好的,现在主要是舔南朝爸爸,没说的,那就开舔呗。

搜罗了一些河西的书籍给宋朝送了去,嗯,宋朝也大方,回了书籍.......几十种。

???

看了看回礼.......

沮渠牧犍有种这屁股太冷舔不动的感觉,但南朝回礼起码说明了对自己也看好不是?那也算是有个不稳的后盾了。

于是,这家伙就开始派人跑到西域和柔然的部落里到处嚷嚷:“北魏已经衰落不堪了啊,现在天下为我独强,你们以后再看到有北魏使者到了你们国家,可以不用再理会他们了,直接朝贡给我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