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元嘉!陈白至沃阳-第2/3页
是日下诏,命代理荆州刺史的谢晦改为实任,想要以此来安抚他。
而谢晦得此诏,也不疑有他,忙不迭的就去收拾行装去了。
可收拾中,谢晦总觉得有些不对头,于是,他便出了府,来至祠部尚书的府邸。
而这祠部尚书名叫蔡廊,字子度,他是刘裕的旧部,也是南朝宋的散文家,现今四十六岁,距离四十七岁的寿命,也就还有一年的时间了。
可这位还有一年可活的尚书此前曾随傅亮迎接过刘义隆,也被刘裕称为‘可以做和平时代的三公。’
可以说,其人极有远见,而谢晦之所以在临走之前来此,就是想向蔡廊询问一事。
待蔡廊的门童将谢晦引入府中,心中忐忑的谢晦见到了蔡廊,他忍不住的屏退左右,快步前来。
看着眼前的蔡廊,谢晦有些犹豫,而蔡廊见其如此,却是一言不发的笑颜相向。
谢晦来此为何,蔡廊心中已猜得少许。
待得片刻,踌躇的谢晦开口问道:“你看我能否幸免?”
说罢,谢晦抬首,紧盯蔡廊,他虽然没有明言幸免什么,但以蔡廊的聪明,又怎会不知呐?
对于他谢晦而言,幸免?能幸免什么?当然是他弑君之事以及刘义隆的怪罪!
“哎!”
蔡廊轻出一口气,双目微闭,心道:“你终于还是问了!”
蔡廊的一声轻叹,让谢晦心中不禁一凉,不待相问,那蔡廊便已睁开双目,对他说道:
“你们接受先帝临终托孤大事,以社稷的兴衰为己任,废黜昏庸无道的君主而改立英明的皇帝,从道义上讲,没有什么不可。”
谢晦听此微微一怔,心中却是一喜,但他也知道蔡廊是说从道义上讲,那么,背后肯定还有另一个说法。
于是,他不曾作言,静待蔡廊的后话。
果不其然,蔡廊又说了个但是。
只闻:
“可是,汝等杀害人家的两个哥哥,却又北面称臣,实有震主之威,而你又镇守长江上流重镇,以此等状况,以古推今,你恐怕在劫难逃啊。”
蔡廊一边说着,一边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谢晦。
而谢晦听闻此言,登时吓的魂不附体,忙对蔡廊拱手言道:“吾府中尚有要事,就此告别,蔡尚书,我等日后再见!”
说罢,谢晦不等蔡廊的回礼,便急匆匆的走了,看其脚下生风,可见,他是生怕慢了就无法得以逃脱。
而蔡廊见此,却是轻笑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哎!”蔡廊摇了摇头。
话说谢晦离开蔡廊府邸之后,就急匆匆的带上行装登上了大船,
不得不说,他谢晦逃命的本事还真是强,仅是片刻就已来此,但谢晦即便登上了大船,可却也不敢回头来望。
直到大船离岸,他这才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
回顾石头城,谢晦心中喜道:“今日,吾终于得以脱险了!”
可看着笑容满面的谢晦,咱们不得不说一句,人家刘义隆压根就没想现在就弄死你啊?你怕个锤子?
但他谢晦显然是不知道的,而这,就是刘义隆的高明之处,他将谢晦逼离都城,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朝堂,以及,他接下来的计划。
此后两天,南北皆无事,直至八月十五,癸卯日。
这几日以来,北方大雨仍未停歇,让得中原援兵汇聚于沃阳城中。
此时的沃阳城,可以说是士卒遍地,而百姓却很少见了,好似成了一座军城。
虽然这座城内并没有兵荒马乱,可却也人心惶惶,犹如大战之后的情景,一片凄凉。
这是因为,此次来的士卒太多,又逢大雨,士卒没地方住怎么办?
那就鸠占鹊巢,将百姓们赶出家门,自己住进去。
而被赶出来的百姓能如何呐?唯有流亡他处。
但,其中的妇人,却少之又少,因大数已被野蛮的士卒留置家中,以供他们取乐。
可以说,当兵的,就是特么的最大的黑社会,管你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我照样嚯嚯!
政权?什么政权?
抱歉,北魏政权就是就地取粮的政权,战事一起,一切以铁骑为先。
为民?
那更是玩笑了,在大战面前,没有人会在意百姓的死活。
他们只在乎,他们能不能胜,很残酷,但很现实。
而现今,就是大战的时候,理当一切为将士考虑。
占你房子咋了?
欺你女人又咋了?
不服来单挑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