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赫连勃勃胡夏主



远视狄那城外,柔然大聚兵马,在其身后,是一片脏乱的血红之地,上空弥漫着血色,不仅如此,那战场后方的白渠水,流淌的也已不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血水。

这是一条被鲜血染红的河流,正径自向东流去,带着大片鲜浓的鲜血。

岸边,枪槊箭矢斜插遍地,残刀断剑横卧竖躺,横七竖八的尸体犹自滴答滴答的滴落着鲜血。

那一滴滴的鲜血,就好似在像向世人诉说:“这是一片血红地狱。”

红日高升,顺着血滴而下,红光与一片鲜浓的血水汇聚,映照着那暗黑的鲜血。

是这一片血沼泽,谁也不知此地究竟埋葬了多少将士,竟让那聚流的鲜血将尸体浮起。

环视四周,浮尸遍地,流血漂橹莫不如此,无数碎肉流淌其上,鲜浓血水好似成了溪流,正缓缓并入河道,尚有无数残破尸体顺其而下,待其流入河道,便会再为鲜红的白渠水填上一分血色。

河道中,腥味蔓延,无数死去的将士漂浮在上,躺在血色河道中的尸体已经开始发白,其内的鲜血也已顺着河水流干,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尸体顺流东去。

“哎~”

刘盛轻叹一声,抬起头来,对秦无殇说道:“你可是想说,魏卒阵亡颇多,兵力大减,旗帜早已不明,未必是柔然人的对手?”

“将军明辨!”秦无殇面无表情的拱手作辑。

“我又何尝不知呐?”

刘盛摇了摇头,将左手的马刀换置右手,看向城外,对秦无殇说道:“你可是想让我带兵前去相助?”

秦无殇身子一顿,双目微抬,淡然的说了四个字:“将军高见。”

说罢,便直勾勾的看向刘盛,

虽然他只说了四个字,但也向刘盛表达了心中之意。

“嗯~”

刘盛点了点头,发出一声鼻音,低眉思索。

半晌,刘盛抬首,叹了口气,说道:“无殇啊,我知晓现今的局势,但我等还尚不可为之啊!”

“嗯?”

“将军此话何解?”

秦无殇前将一步,眉头微皱,伸手问道。

心里想着:“将军真看懂形势了?若真如此,当出兵救驾啊?”

见秦无殇手悬半空,面露疑惑的看着他,刘盛摇了摇头,不是他不想去救,而是他思索一番之后,他发现,他不能去。

原因有四,其一,将士一夜战斗,早已疲惫。

其二,柔然大军尚在城外,若救魏主定要破阵,而破阵就会有伤亡,且一定很重,而他的兵马本就不多,这又要守城又要破阵必定要分兵的。

可要是分兵,他两路人马都会更少,即便破阵的部曲冲破敌阵,可能存活下来的能有多少?这是一个未知之数,而这还算是好的一面。

要是没破阵呐?

柔然人又不是傻子,一定会借此攻城,一战拿下狄那,到时候,别说救拓跋焘了,就连狄那他们也回不来了。

此时分兵是极为不明智的,合兵强,分兵弱,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合有一利,分有两害,明眼人也知道如何选。

其三,是他想保存些兵力,别看他现在还有二千余人的部曲,可其中水分很大,玄甲军,疾风军、飞烟军与长孙奇的部曲加起来,也只有一千多人了,剩下的全是娘子,并且是没经过训练的。

倘若他真要破阵的话,也一定是率领本部男兵,可这一千人,是他唯一的依仗了,要是这支部队完了,他也就完了。

其四,全旭还在昏迷之中,将全旭视为家人的他,不忍将全旭丢下。

于是,刘盛便说道:“再等两日吧,你且看看,昨夜一战,我军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并且,吾辈之人,守城已是不足,又何谈冲阵之言?此去定是无功而返,与其如此,莫不如待他两日!”

说着,刘盛伸手指向城头林立的娘子军。

秦无殇顺臂望去,果见娘子军面露疲惫之色,眉头微微一皱。

“待两日,待两日!”刘盛又摆了摆手说道。

“啪~”

回过身的秦无殇双手抱拳,狠作一辑,对刘盛铿锵说道:“将军,无论如何,我等都要去救国君啊,倘若此时不救,一旦国君被柔然迫害,这大魏必将陷入诸王争位之局,从而大乱。”

秦无殇站起身来,又面色严峻的说道:

“若真如此,且不说柔然是否会南下中原,便说那西方之国,匈奴铁弗部建立夏国的国主赫连勃勃,他若见大魏内乱,定会起兵来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