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娘子军-第3/3页



“你们也可上阵杀敌的!你们也可上阵杀敌的......”

深皱眉头的刘盛喃喃着,心中一时犹豫不决。

他在想着,他要不要让部落内的女子也上战场?半晌,

“平阳公主!”

刘盛呢喃一声,原是他想起了历史上的第一支娘子军,记载于《唐会要》的平阳公主,不禁念出了声。

其上记载的是: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

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馀,与太宗会於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

“娘子军!娘子军!西北之地,不就这朔州吗?看来,那平阳公主极为强大的娘子军,就是以她们组建的啊!毕竟距离现在,也只有百余年,胡人风气还没完全同化!”

想着,刘盛站起身来,对外大喝一声:“悉令各部,遣各落五人来此!”

“是,将军!”

门外护卫应道一声,大步而去。

不多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

刘盛抬头看去,却不是各部人马前来,而是一个侯人。

“报,将军!门外有人求见!”

侯人作辑言道。

“何人?”

刘盛抬头问道。

“回将军,名叫,叫......”

侯人回想一番,接上话茬:“姓崔名骧字元龙!”

“崔?莫非是清河崔氏?”

刘盛站起身来,嘟囔一声,问道:“可有问其郡望?”

侯人低头言道:“不曾!”

刘盛想了想。

“且唤来吧!”

挥了挥手,让侯退下。

侯人应道一声,作辑连退三步,便要转身而去。

“慢!”

突然,刘盛唤住侯人,说道:“我随你一同前去,前面带路!”

“是,将军!”

侯人言罢,躬身做请,待刘盛迈过其身,才站起身来落后刘盛一步,为其引路,深知礼仪。

二人一路前行,待出了大门,便看到一身粗布褐衣、年约二十来岁的青年。

这青年虽是穿着破旧,但纶巾束发极为端正,有一股特别的气质,那是一种饱读诗书的博学之气,其头上还有一簪,见其簪,刘盛就知道这是个读书人,而且,这个人也一定和崔氏有关。

因为刘盛知道,这时候有一个词叫做满门簪缨,是指世代做官的人家,其中的簪缨,簪为文饰,是书生文官所戴,缨为武饰,是习武的武官所戴,而这能戴簪缨的,也一定是官家中人。

见此,刘盛不敢耽搁,连忙上前招呼,作辑言道:“在下刘盛刘缚之,见过崔兄!”

“崔骧崔元龙,见过刘使君!”

崔元龙见刘盛颇有礼节,也连忙作辑回礼,自报姓名,却是没报郡望!

“崔兄快入内!”

刘盛连忙招呼崔骧入内。

有人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而人才,对于现在来说,更重要,因为现今能读起书的,不多,这有人才自来,刘盛岂敢待慢?

路上,刘盛告罪说道:“崔兄,今日来得不巧,那南岸大檀正欲来袭,我不便久待,我暂且为崔兄寻个落脚处,待我击退大檀,你我再畅言可否?”

崔骧笑道:“元龙来此,正是助将军破此贼也!”

“哦?”

刘盛惊疑一声,看了看崔骧,心道:“助我破贼?”说道:“不知崔兄郡望何处?为何助我破贼?”

却是刘盛对他起了疑。

“郡望不敢,清河弃徒尔,我来此已有数日,见将军治下与民秋毫无犯,现将军有难,理当相助!”

“哦?崔兄可是清河崔氏之人?”

刘盛再问!

“日前是,现今不是!”

说着,崔骧笑了笑,抬头往南方看了看,眼睛一眯,那是,清河的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