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兰州牛肉拉面-第2/2页





    说话间,两碗拉面已经做好,二人接过面,向着空桌子走去。

    店里的客人和一些进门没多久的客人看见了刚刚吴雨晨拉面的一手绝活,都纷纷表示也要尝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哪怕是刚刚已经吃完准备走人的食客也都停下了脚步,折身回来,表示一定要来一碗,不然一整天工作会工作不到心上的。无奈的吴雨晨只得有操起一大团面开始了表演。

    一旁,城一郎看着眼前的拉面不由赞叹道:“如果光从卖相上来看,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基本已经全部做到了,我想尝起来味道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老爸,你说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什么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我为什么完全听不懂······”幸平创真一脸懵逼。

    城一郎耐心的给幸平创真科普中华料理的知识:“这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指的是最早统一了的兰州牛肉拉面的五个标志,其中,一清指的是汤清澈可见,二白指的是箩卜要白,三绿是指香菜和蒜苗绿,四红说的是辣子要飘满整个碗,五黄则是要求面条黄亮。”说完,看了一眼一旁的幸平创真,却见他端起碗来大口大口的喝着汤,顿时,城一郎感觉刚才的话像是白讲了。

    “老爸,那这个汤和牛肉又有什么讲究呢?虽然尝起来一样很香,但又很特别,总觉得比一般的牛高汤的卤牛肉要多了些什么,可到底是多了什么呢?”本来,这次城一郎是不打算立马回答幸平创真的问题的,毕竟刚才浪费的感情并不是马上就能弥补回来。可这时却听到耳边传来讲解的声音:“那是因为高汤和卤肉的秘方中都含有中药的缘故哦。”

    原来是忙完的吴雨晨来到了城一郎的身边,想从他这儿得到一些建议和指导。接着,又向幸平解释道“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当年留给子孙的一首诗,名曰《维精送子位林孙和声西行手记》:众鸟高飞尽,‘桂子‘独去远。‘豆蔻’年华和,身强余‘百倍’。春风草‘木香’,‘当归’怀庆府。新绿欲涌,‘丁香’初开,花‘香叶’茂,‘荜菝’涟漪,百里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远难行,高‘山柰’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苏寨。‘车前‘着吉服马褂‘红袍’,夜宿‘八角’楼,晨饮‘胡荽’汤。马‘良姜’行千里,遍‘地黄’花时至,司碧玉书联水席相敬,‘月山姜‘汤茴香’豆,烹‘肉扣’碗‘贵老’忙,横‘披垒’灶。在这首诗里,陈维精将小车老汤牛肉面的23种调料全部嵌了进去。

    后来,陈维精的儿子陈位林也参照老父的方法,把卤牛肉的配方嵌进了一首诗里:‘豆蔻’枝头翘,翠竹苏寨绕。‘八角’‘大红袍’,盎然‘丁香’笑。‘春砂’映阶绿,‘芳香’溪流跳。‘桂香’八月里,骑驴叹‘国老’。所以才会有一股浓郁的药香。”

    幸平创真看着吴雨晨疑惑的说道:“雨晨,就这样将食谱传出来不太好吧?”

    吴雨晨一脸无所谓道:“安啦安啦,作为‘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的力邀嘉宾,陈九如老先生在座谈会上已经公布了祖传了200多年的老汤牛肉面秘方。所以并没有什么关系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从食戟开始的二次元生活》,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