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千百年来谁着史?



    王政君对于身后的王家是有怨气的。

    这股怨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出现的。

    尤其在刘衎身亡后,达到了**。

    “您说笑了,夫君对婉儿很好。”孙婉回答的不卑不亢。

    听别人说王匡不好,尽管她是长辈,更是贵人,孙婉总感觉不好。

    夫君是她的夫君,是好是坏,她孙婉最是清楚的。若说夫君对他不好,那天底下,还有几个好男子?

    看出了孙婉的倔强,元后叹了一口气:“老了老了,既然这孩子真心实意的待你,那也别相互辜负了。

    这次姑祖把你们叫进宫来,只是单纯的想看看你们。这是姑祖成婚时,元帝送了我这一副耳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到头来,还是要带到土里去的。”

    说着话,王政君就把身后的盒子拿了出来,想必是早有准备。

    王匡发现,大汉的长辈们总爱给喜欢的晚辈送一些贴身首饰,以寄托思念之情。母亲如此,元后如此……连带着老丈人送给孙婉的那把小匕首。

    孙婉推辞不得,只好接受。

    这是一对做工精细的纯金式摇叶耳饰,于阳光下精彩万千,到底是能被当做帝后之物,自有其非同寻常之处。

    随之,在元后的亲自帮衬下,给孙婉带在耳间。

    不得不说,带上这对纯金耳饰之后,孙婉的气质又上升了一大截,一股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

    “真好看,看到你,姑祖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姑祖十八岁入宫为家人子,得先帝恩宠,才有了今日,这对首饰,也伴随了我的一生。”元后恢复了那慈祥的模样,抚摸了下孙婉的秀发。

    她又指了指在一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王匡:“你也过来!”

    待王匡走过来后,元后笑道:“上次婶娘在宫中,多次提到了你,说你年少有为,一如当年之巨君。姑祖没有什么东西送你的,只送你一句话。

    大汉男儿,志在千里,生而为国为家!

    不要像我一样,到头来丢失了很多,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甚至天下人也会怨我。”

    王匡躬身一礼,他看着这位年长的长辈,看着这位身居后位长达六十年之久的老人,看着她脸上无法掩饰的忧虑之色。

    班彪称她是妇人之仁,葬送了大汉!

    王夫之也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

    蔡东藩却说,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王匡真切道:“历史是公正的,您过去所做的一切,是对是错?自有后人评说。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养好身体,抚养好皇太子。

    让大汉朝政不乱,让大汉天下不乱!

    让天下人少受些苦,让百姓们多谢福祉……”

    元后的目光直盯着王匡看了好一会,她在想些什么没人知道,只见她站了起来,摸了摸王匡的头。又将孙婉的手拉了过来,放在王匡的手上。

    “都是好孩子啊!

    老了,也累了!

    就不留着你们用午膳了,去吧!

    去看看太后,那个可怜的孩子。”

    王嬿住在椒房殿。

    从她与刘衎成婚,到刘衎去世,她一直都待在那里。

    椒房殿属于西宫未央宫,与东宫长乐宫隔着一条大道。王匡与孙婉坐着宫内的专用马车,穿过层层人流,抵达了比长乐宫还要冷清的未央宫前殿。

    天色不早了,前往椒房殿的时候,侍者特意抄了近路,中间路过了一条黝黑的巷子,能听到里面传出凄惨的哭叫声。

    见孙婉的脸色有些发白,王匡的右手紧紧的握着孙婉的左手,特意把她放在靠近宫墙的这一面。

    这条长长小巷的背后,不是别处,正是大名鼎鼎的永巷,即人常说的掖庭。里面住的着,大多为遭受贬斥的后宫嫔妃。任她们前半生多么风光威武,失了恩宠,就像是失去了生命一样,这就是后宫的残酷。

    “夫君,都是一群可怜的女子,就这样把一生献给了皇宫,只为了一个人,值得吗?”孙婉疑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