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一夜鱼龙舞(二)



    在大汉办一件婚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有的家庭都为此劳累而筹备着。

    摄宫内同样被忙碌而充斥着,今天乃是家中小郎的大喜日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和三年之前相比,王匡在长安府中仆从里的声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论摄宫内的任何一位仆人在外人面前,都会对他扬起大拇指,并高傲起头:“这是我家小郎!”

    幼子婚事,王莽今天没有上朝,他早上先是看了会公文,然后在摄宫内小走了一会,看了下仆从的布置。

    发现家里的很多灯笼都换上了新的,外面不是布糊起来,却是一种红纸,分外鲜艳和好看。

    旁边的阿福看出了主人的疑惑,解释道:“这是小郎发明的,前些日子他们庄子为了他的婚事,挂的满庄子都是。老奴算了算,这种纸糊的灯笼要远比布糊的更便宜不说,每次还不用换新,只要把外面的旧纸揭掉,换上新纸就可以了。

    之后,引了进来。

    不瞒主人,其实府内的所有灯笼都是我们自己人做的,方法到是很简单,只花了个买纸钱……”

    “哦?六子到是对这些巧工匠术有天赋。”王莽看着头顶的红灯笼,似乎要看出花来。

    他看了一会,还真的看着上面绣着一些花纹,画的正是一副精巧的画,旁边还有一行小字。

    同心永结。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摄宫最北面一所无人问津的小院。

    想起了数年前老大婚事的情形,他轻轻的叹了口气。

    老大王宇死后,其妻女便是安置住于此,自己的那两个孙女孙儿,最小的快一岁了吧!最大的好像是……五岁,还是六岁。

    王莽忽然间发现,自己从建平二年,二子王获之事后,整个人对于家庭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了。即使是当初给予厚望的老大死后,他也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那也是阻挡他复古新政的人,除了血缘,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院打扫的很干净,院内隐隐有孩童的嬉笑声,一路跟随的阿福本来想向里面喊叫一声“主人到了”,以此提醒那宋氏,但见主人摆了摆手,阿福只好把到嘴的话止住。

    王莽轻声走了进去,发现两个孙儿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手臂长、筷子宽的竹片。大孙女在一旁摆弄着,一岁的小孙儿依偎着阿姊,两只眼睛眯成月牙状。

    “咿呀,灯!”

    年龄太小,只能发出简单的字节,王莽却看得很有兴致。

    这或许就是方才仆人所说的做灯笼的法子吧!

    忽然感觉头顶有个阴影,大孙女王薇转过了脑袋,顿时吓了一跳,手上折了一半的灯笼仍在了地上,瞬间摔得粉碎:“祖父。”

    她同时拉着旁边的阿弟,向祖父行礼。

    王莽能感受到孙女对自己的恐惧,到是旁边的孙子瞪着眼睛看了一会他,突然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担心孙儿摔到地上,他伸出双手拉着,可孙儿哭的更狠了。其实,他心里明白还是孙儿对自己生分不熟悉,记得这位孙儿好像叫王康,还是老大在时起的名字。自此王康出生后,这似乎他第二次见到小家伙。

    “阿翁!”宋氏本在收拾王家庄子刚刚送给她母子三人的礼物,忽的听见外面儿子的哭喊声,顾不得其他跑了出来。

    见到是王莽,宋氏急忙行礼,然后低着头,将一双儿女抱在怀里,眼底里竟是恐惧。

    王莽俯身把地上做了一半的灯笼拿了起来,递到小孙子王康的手里,可小家伙硬生生的挡开了。

    “老大去了这么久,你们母子三人可有什么要求,能办到的,乃翁自会尽力。”王莽站了起来,叹了口气。

    “若是阿翁怜惜我母子三人,还请在府外给我等一处小院,宋氏不求儿女长大后荣华富贵,宁可自己劳累些,只求他们健健康康的长大,做个普通人。”宋氏扬起了头,坚定道。

    王莽转身慢慢离开了院子,他的话语声同样传入了宋氏的耳朵里:“你想出去住可以,但老大留下的这双儿女,终是姓王的!老六的庄子很大,等他婚事后,我把向他要一处院落安置你们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