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报社



    刘大夏觉得他一番话说的没有任何毛病,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可他朱厚照不这样想啊,我是没钱,不,我是不愿意出钱,可不代表其他人没钱啊。

    啥,他们不愿意,刀架脖子看他们愿不愿意。

    这刀子也该砍向那帮皇亲了。

    “刘爱卿啊,朕早些年答应过父皇要做一个好皇帝,朕的生平之志就是能够天下太平,可如今呢爱卿好好看看,文官不能治理天下,武官不能保大明安宁。像尚书这样的臣子寥寥无几。这样下去,大明将溃烂而无药可医。既然父皇的仁义他们不接受,那朕只好拿刀子让他们明白明白。爱卿莫要多虑,照办就是。”朱厚照嘴角勾出一道让人心寒的笑意。

    “陛下,怪臣无能,未能替皇上排忧解难”

    朱厚照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他除了请罪还能干嘛?

    照办就是,他当官这么多年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只怕以后六部都会成为陛下的附庸之物,而不是像先帝再世的时候有着可以和先帝相抗衡的存在。

    谁叫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拆着东墙补西墙,能过一年是一年呢!

    朱厚照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再想起来找刘大夏来的真正目的。

    “刘尚书,你对武将升迁一事怎么看?”朱厚照和风细雨的问道。

    “启禀陛下,一般都是由兵部统计出升迁的名单,送交吏部,由吏部做出决定”刘大夏如实回道。

    朱厚照愣了,原来不是你兵部负责啊!找错人了啊。

    “刘尚书,你觉得合理吗?”

    刘大夏看了看朱厚照神色,沉思一会,说道“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朕却觉得不妥,一个朝廷不能只有文人的声音存在,还应当要有武人的说话的地方,文武并重,才是我大明长治久安的根本”

    “可如今武官的升迁在文人手里,那帮武将为了升迁讨好文官,去学那些诗词歌赋,不是舍本逐末吗?这样下去百年之后我大明还有能与敌军一战的将士吗?”

    刘大夏算是明白了朱厚照今天找自己来的目的了,清理九镇那是附带的任务,如果不是自己表现的让朱厚照满意的话。重点还是武将升迁制度的改变。

    其实从陛下下令整改三大营,废除功勋世袭制度,就已经有人猜到了陛下这是在重视武将了,启用武将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陛下居然在意到了这种地步。

    文重武轻,非他明朝独有。每朝都是如此,就是怕武将功高盖主,皇帝失了帝位。

    可如今看来,这位陛下确是不怕的,有点虎啊!

    “陛下想要我兵部全权负责武将升迁?”刘大夏问出心里话。

    虽然我知道你长的丑,但是你能不能想的不要太美。

    “不是”朱厚照笑着摇了摇头,看着刘大夏一字一句说道“朕决定成立国防部”

    “国防部?”刘大夏惊疑不定的问道。

    “没错,由国防部统一任命武将的升迁,今后武将的升迁不在通过兵部和吏部”望着目瞪口呆的刘大夏,朱厚照缓缓的说道。“同级武将给文官行礼的局面将不会在有。”

    刘大夏当然知道如果陛下真的能做成,那么大明所有的将士都会拥护支持陛下。

    刘大夏有些担忧的说道“陛下想法是好,但是老臣觉得很难实现,毕竟朝臣们个个都是。。。”

    话说到一半,刘大夏就没继续往下说了,但是这意思是个人都能明白了。

    刘大夏其实很想说,陛下你长的美就不要想的太美。

    “如果内阁和吏部都同意呢?”朱厚照阴测测的问了一句。

    刘大夏感觉到脖子凉飕飕的,缩了缩脖子说道“那老臣绝无意见”

    很好,朕就是喜欢这么上道的大臣。毕竟能不杀还是不杀的好,和平一点总是没错的。

    送走了刘大夏,朱厚照就让刘瑾把宁瑾找了过来。

    “老奴宁瑾叩见陛下”

    “宫中的太监统计的如何了”朱厚照关心的问道。

    “启禀陛下,由于人数众多还差些日子”宁瑾小心翼翼的回道。

    “这样你把已经统计好的名单中年龄较大的挑选一批出来,朕让人带出宫,替朕去办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