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为什么是你?



    崇祯对韩一良是彻底失望了,见过圆滑的,没见过如此圆滑的。

    周应秋、阎鸣泰、张翼明是何许人也,都是天启年间的分子。

    虽说往事并不如烟,但我崇祯压根就没想让你话说从头,你韩一良就不能给我找两个当下的分子吗

    就没有一点直面现实的勇气吗崇祯恨自己有眼无珠,恨韩一良全身上下该硬的地方不硬、不该硬的地方乱硬。

    这不,韩一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跟他崇祯叫板了。

    韩一良说“皇上叫我点出分子的名,这是皇上的独断呢,还是阁臣的票拟我估计啊,肯定是吏部某些人要我做坏人,欲除我而后快,皇上,你可要明察啊”

    韩一良如此硬气的话让整个大明官场鸦雀无声。

    崇祯看向韩一良的眼神像雾像雨又像风,更像雪。

    但是崇祯不说话,他只是冷冷地看向韩一良。

    韩一良宁可叫皇帝撤掉自己的官职,断送了当大臣的前程,甚至顶着皇帝发怒将他治罪的风险,硬是不肯告发那些向他送礼行贿的人,他背后必定有强大的支撑力量。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崇祯很受伤,一般来讲,帝王都很容易受伤,但崇祯尤甚。

    龙椅上的崇祯看着堂下的韩一良,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

    跪在眼前的韩一良如此没有御史气质呢

    崇祯一声叹息,也就在这声叹息背后,崇祯有了惊人的发现,他看到韩一良的奏疏上有这样一段话臣素不爱钱,而钱自至,臣任职几日内,辞却书帕已千余金。

    辞却书帕已千余金。

    谁给你千余金

    分子不是呼之欲出了吗

    为什么韩一良还遮遮掩掩,不肯说出分子姓甚名谁

    你说辞就辞啦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崇祯步步追问,韩一良闪烁其词,说到底还是不愿招出谁是分子,免得授人以柄。

    但是崇祯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疑心也越来越重,御史韩一良已经是答非所问,汗流浃背了。

    满朝大臣鸦雀无声,崇祯兴致勃勃,韩一良满脸绝望。

    崇祯悲凉地道“朕这个皇帝,是越当越昏庸了,竟然将韩一良这个鼠辈提为御史。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眼睛瞎了,难道你们满朝文武也是睁眼瞎吗”

    崇祯说出如此重话,可见心里那是由衷地忏悔。

    满朝官员呼啦啦跪倒一片,一个个泣不成声,不敢言语。

    因为他们都害怕啊,如果崇祯反腐不成,恼羞成怒之下拿这些通敌书信来说事,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崇祯凄然一笑“或者,你们一个个都清醒得很,明知韩一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醒我,只想着看我的笑话,你们就这样为人臣子、为天下表率的吗”

    崇祯仰头看屋顶,很有几分孤身走我路的感慨“韩一良的御史是不能再当了,但你们满朝文武的官还得接着当下去

    你们就当吧,放心地当吧,再也没人反你们的,大明再无,大明再无韩一良。”

    韩一良将头磕得山响“皇上圣明。”

    崇祯不想就这么放弃,他仍旧天真的问道“朕就不明白了,你们这中间就没有分子你们就不能主动站出来认个错吗

    朕说话算数,今天凡是过去有过贪腐行为者,不管数目有多大,情节有多恶劣,只要能主动站出来认个错,那就既往不咎

    大明反腐,不靠制度,靠良心

    制度是靠不住的,因为制度要靠良心去执行。

    没有良心,什么都是空谈。

    我相信你们的良心,你们是大明的精英啊

    你们要是没有良心了,大明还有良心吗”

    满朝大臣一阵沉默。

    这是历史的沉默,这是致命的沉默。

    崇祯在这沉默中等待着什么。

    满朝文武在这沉默中算计着什么。

    谁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皇上在心血来潮。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但在所有不确定的事情当中,心血来潮是其中最不确定的。

    尤其是一个皇上的心血来潮,谁都不希望拿自己去当试验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