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祸根



    腊月初十,朝堂之上。

    “启奏皇上,臣弹劾山西总兵王则之。”

    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列,开始上奏。

    王永光廉洁勤政,忠厚正直,敢于直谏,深得崇祯重用。

    没想到,第一个上奏的人就是他。

    “王尚书,请说。”崇祯正襟危坐,淡淡的说道。

    “山西总兵王则之,私斩大同府七十四家乡绅,抢掠百姓财物,残忍至极,如同反叛。

    臣以为,山西总兵王则之,私斩乡绅之罪绝不能宽免,臣恳请皇上圣断。”

    王永光应该是收到了一些片面的消息,所以才敢出列。

    崇祯猜测,王永光肯定不知道这些乡绅干了什么事儿,要不然他也不会出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打击一下王则之的锐气,让他知道,大明朝是皇上说了算的,不是他一个小小总兵想怎样就怎样的。

    “启奏皇上,臣以为,山西总兵王则之固然有罪。

    然而,这七十四家乡绅之罪更大。

    这些人,长期以来,侵占军田,私贩粮草与关外的鞑靼,他们其中有人将国之重器,火炮都卖了出去。

    除了这些,更有甚者私通后金,将大同边关的布防绘制成册送了出去。”

    刑部尚书升允升出列陈奏道,他是知道其中猫腻的,他说完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王永光,王永光会意,开始眼观鼻,鼻观心,他知道他被人利用了。

    乔允升,字吉甫,号鹤皋,孟津人,明代大臣,官至刑部尚书,以清廉正直、执法不挠、政绩卓著而闻名于世。

    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虽然他说的是事实,不过他这么一解释,崇祯就不能整治王则之了。

    崇祯面无表情,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在心里默默的给他记了一笔。

    “哼,等朕以后抓到你把柄了,有你好看。”

    “启奏皇上,山西总兵王则之,于宣德卫、玉林、镇虏卫、九龙沟、云川、杀虎口驻军,六地驻军总数已达六千余人。

    据臣所知,除此之外,他在大同府驻军,其内有一万余鞑子俘虏。

    山西总兵王则之,拥有如此之多的私兵还不满足,竟然将大同府双沟墩、杀虎口、团山破虏堡一千余边军收为私兵,此为大逆不道之举,有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之嫌。”

    兵部尚书王洽出班上奏。

    他一说完朝臣们就炸了。

    “快两万人啦,他这是要干什么要举兵谋反吗”

    “边军都被他收了,他这是要聚兵哗变吗”

    “我听闻,他连浙兵都收了呢”

    众臣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启奏皇上,山西总兵王则之,拥兵自重,私开边市于归化城。

    除此之外,他走私,抢掠大同府乡里,无恶不做。

    臣以为,朝廷理应及早发兵除掉他,以防尾大不掉,成为后患。”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上奏。

    王则之私开边市,动了户部的利益,这是户部官员所不能容忍的。

    “启奏皇上,臣以为,问题并不在于拥兵自重和私开边市。

    王则之身为山西一省总兵,兵强马壮,这才能收复边关失地,其兵力强大实为大明之幸。

    至于私开边市一事,即使他不开边市,朝廷也会大开边市以稳关外鞑靼。

    臣以为,最重要的是要那些文官武将严守君臣礼制,王则之此举表面上于国有利,实际上侵犯皇权,扰乱朝纲。

    臣以为应立刻命其回京述职,讲清其中缘由。

    如若其有反心,含糊其词,再将其撤职治罪。”

    礼部尚书何如宠出班上奏。

    何如宠也知道那些乡绅们的所做所为,不过他不想激化这件事情。

    毕竟王则之收复了归化城,于国有功。

    如果直接把他判了罪,以后还会有谁愿意为朝廷拼命。

    所以他说话先礼后兵,不求激进,只求稳。

    他的建议比较保守,不过也算一个不错的建议了。

    何如宠归班以后,众臣纷纷点头称赞,觉得他说的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