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未来属于中国】-第2/3页



  事实上,早在1972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曾做过大胆的预测:过度化的工业化道路已经陷入僵局,重视农业与工业平衡的中国的‘中道’才有将来;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如果成为一体,这个东亚共同体将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坚力量。

  当然了,汤因比也做出过很多其他预言:【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结合,将是人类最美好和永的文化】、【人类想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必须要到中国控制思想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

  所以,汤因比的历史观点只会成为陆坤的一个借鉴方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

  挽起窗帘,让暖烘烘的阳光照射到办公桌上,陆坤重新规划整本书的大纲标题: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思想

  第二章:世界的重新组合与中国文明

  第三章:冷战之思考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第四章:当代中国与世界顶尖强国的差距

  第五章:年轻中国的觉醒

  第六章:未来属于中国

  如果像《中国可以说不》一样,不讲逻辑,全凭狂想,瞎鸡儿写,陆坤完全可以让南国经济日报的主编代笔,五六个编辑校订,做到一两个月出版。

  但这没有丝毫意义,将来说不定还要被查出来请代笔,脸面全无。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比较好写,陆坤花了小半个月就把第一章6万余字写完了。

  儒教的政治思想就是古代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大同世界是在2000年前的儒教经典《礼记》中提出的,在此后的2000余年里,中国历史上多次表现出对大同世界的憧憬。

  这种大同思想正是焕发中国热情的根本动力之一。

  儒家思想作为统一中国的伟大源泉,表现在‘政治为民’的思想上,强调‘仁者无敌’。

  与此同时,老庄的思想传统也会对现代化中国建设起到建设作用,重视自然、进行畜农业与工业平衡的经济形态建设,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老庄思想包含一种自然法则思想,它是怀着信仰之心、顺应自然的生活,而不是动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我必逆天”。

  而在古代中国文明的动荡时代,外来佛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极。

  大乘佛教,中国的净土宗和禅宗扎根于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尤甚于道家,佛教在衰微以后仍然长期影响着中国文化。

  可以说,以儒教为中心,同时儒、佛、道三种思想浑然融合,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主体,在直至今日的中国文明中依旧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陆坤是跳着写的,写完第一章之后,直接就跳到第五章了,因为前面需要查的历史资料太多,谬论错处也多,他可不敢轻易下笔。

  年轻中国的觉醒分为三个部分。

  发展迟缓的有利因素:过度工业化的国家、或者说已经完成相当程度工业化的国家达到顶点时将会停滞或发展缓慢,其前途反而必然转为退缩的“超工业化”,这样迟缓就成了后来者的有利条件。因为迟缓方完全可以避免过度工业化所犯的错误,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局部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不会蒙受“超工业化”所带来的混乱,能够非常稳定地推进农工平衡发展的工业化。

  中国人最质朴的勤劳与忍耐性:中国人民是世界上忍耐性最强的人民,当其他国家的人民想到今后十年时,中国人民却想到了今后一百年。中国人民本质上是不灭的人民,是不急不躁的人民。

  中国第三世界的先导、代表和代言人的身份:中国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能避免西方的过度工业化所带来的不均衡与弊害,同时克服传统的、前工业化、新石器时代的那种农二方式方面,成为第三世界的模范。

  接下来一段时间,陆坤的日子变得无比痛苦,除了忙活生意上的事情外,还得时常书店图书馆到处跑,尤其是图书馆里概不外借的珍贵藏书股本,要不是他找了副校长作保,连翻阅都没资格,更别提外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