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远水亦能解近渴



  “你想问所需钱粮吧!”王延世走上前去。

  “正是!”

  “你是东郡太守,东郡此次共决口四处,大疏小堵,你工程量不大。钦差大人给你留有赈灾粮,以工代赈,你再补贴一些足够开销。”

  “这......府库已无可用钱粮,如何能补贴,难不成让灾民都饿着肚子去修大堤?”东郡太守摊开双手,质问王延世。

  其余三太守也应声附和。

  王延世也不理会,又指着平原、千乘、济南三郡的地图解说一番,最后指指馆陶,“说到底,任务最重的是这里。此地由本人亲自主持,所需钱粮暂由朝廷负责。”

  “那我们的呢?”四太守没听明白王延世的意思。

  “你们自己想办法。钦差大人已经上奏朝廷,蠲免四郡三年赋税。”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就算朝廷这个时候下发钱粮,就能解了你们的渴?”耿小凡冷着声音帮王延世反问一句。

  “所以,这万万行不通啊!”

  “几位大人,当真没有一点办法?”王延世冷笑。

  “郡中确有少数豪门富商,或有余粮,可我们总不能去抢吧。”平原太守很聪明,他大致已经明白王延世的意思了。

  “是啊!是啊!”剩下三位又随声附和。

  “你们不愿抢就去买!去换!”

  “买?换?”不仅四个人听不明白,连阳阿和耿小凡也瞪大了眼。

  “朝廷免了你们三年赋税,就算你们这会儿拿不出钱,不会去赊?”

  “这......”

  “黄河决口是灾,但水退之后,留下的是什么?良田!天赐的良田!多少薄地变良田?会有多少无主之田?你们不能拿出来卖,拿出来换?”

  “啊!”四太守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耿小凡听明白了,见四位太守都不吭声,准备再帮王延世一把。

  “大事难事看担当!我知道此事不易,但你们勉力去做,我相信一定能成,到时候就是大功一件!名垂青史也说不定!”

  四太守还是犹犹豫豫。

  “没有问题,就马上回去办!争取年前完工,耽误了公主给太后贺新春,你们更担待不起!”耿小凡看着傻眼的众人,忍不住想笑出声。

  四太守无奈领命走了,王延世也马上赶往馆陶大堤。阳阿笑了起来,“小凡,想不到这小子还真有一套。”

  耿小凡看看王延世的背影,叹了口气,“是个人才,只是有些可惜。”

  “你以为我真要杀他?不过是吓唬吓唬他。只要他真的做成这件事,我,我,我一定不亏了他。”阳阿似乎已经原谅了王延世。

  “他是抱了必死的心在为您,或者说为百姓做事。就算事成,他也落不着什么好。这次,他把四郡太守得罪苦了!”耿小凡神色暗淡。

  “什么意思?”

  “黄河几乎年年决口,这些太守能不知道灾后会有良田?王延世这是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啊!”

  “想不到下面有这么多蝇营狗苟!”阳阿一下子明白,刚才四郡太守为什么犹豫。

  “算了!走一步说一步吧!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快把大堤修好。”耿小凡安慰了阳阿一句。

  王延世在河工上还真是一把好手,他发明的竹笼装石办法,非常有效,很快断流堵水,居然只用三十六天就堵住了馆陶决口!

  阳阿喜出望外,耿小凡趁机劝她回长安。

  “眼见马上就要大功告成,这会儿回去做什么?怕是你想自己小娘子了吧!”工程进展顺利,阳阿心情舒畅。

  “嘿嘿,我那点小心思怎能逃过您的法眼。这里大局已定,没必要再在这儿吃苦受累了。”耿小凡大大方方承认。

  “你先回吧,我再等等!”

  “我是你的护卫啊!怎么能抛下主子,自己跑了?”

  “少在这儿油嘴滑舌!怕是你的心早就飞回茂陵了!你爱回不回,反正我不回!”阳阿态度坚决。

  “您要是真的想留王延世一条小命,还是赶快回去一趟的好!”耿小凡再劝一句。

  “你什么意思?”阳阿莫名其妙,突然想起前几天耿小凡的担心。

  “马上就到新春了,这馆陶大堤合龙也算是一大喜讯,赶快报给朝廷,给王延世请个赏,或许能堵住一些小人的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