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上任-第2/3页
三日后,姜家一行人准备出发去竭绥了。
冷茹茹带着丈夫和儿子来送行,临走前,她和姜母抱头痛哭,久久不肯撒手,仿佛这一去就是生离死别了。
满满也在和长生告别,她将自己从小戴在身上的玉扣送给了他,让他不要忘了自己,长生哽咽着点头,承诺每隔五日给她写一封信。
姜裕成和颜娘抱着双生子站在一旁,也被离别的情绪感染了,夫妻二人齐齐红了眼眶。
人生在世,分离总是难免的,尽管再不舍,也不能强留。
马车里,姜母还没从离别的情绪中走出来,满满也神色恹恹的,祖孙俩依偎在一起,看着有种凄凉的感觉。
颜娘与姜裕成相视一眼后,对姜母道:“娘,大郎二郎都快四个月了,连乳名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都没有,咱们现在就给他们取一个吧。”
姜母摆了摆手,无精打采道:“你们做爹娘的取就是。”
姜裕成笑了笑,“娘,您要是拒绝了,这俩小子长大后,万一认为您不疼他们呢。”
“胡说,娘最疼的就是咱们家这三个孩子。”
“既然如此,他们的乳名就交给您了。”
也许是真的怕孙子们长大误会自己,姜母的心思全都集中在替两个孙子取乳名上了,绞尽脑汁的同时还拉着满满一起想。看着这一老一幼恢复了精神,夫妻俩这才放下心来。
又过了几日,姜母对儿子儿媳宣布,“我啊现在最希望的是,咱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到达竭绥,再顺顺利利的熬过三年。所以,平平和安安就是俩孙子的乳名了。”
说完,又对姜裕成和颜娘道:“我这做祖母的给孩子取了乳名,大名就要你们当爹娘的费心了。”
颜娘点头,“娘,夫君已经取好了。”
姜母顿时有了兴趣,“来,说给我听听。”
姜裕成拿了两张纸出来,只见上面写着“姜文砚”、“姜文博”六个字,他正色道:“大郎文砚,二郎文博,我希望他们兄弟俩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甚至是安邦定国。”
“这俩名字取得好。”姜母笑着逗弄两个孙子道:“文砚文博啊,你们俩可要争气啊,你们的爹对你们的期许大着呢。”
颜娘听着他们母子俩的对话,心里有些不赞同。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平安顺遂的长大,哪怕是平庸无奇,一辈子活得开心快乐就好。
从虞城县去竭绥,比去京城近多了,马车在路上摇晃了半个多月,总算平安顺利的到达竭绥地界内。
进入竭绥地界,远远望去,被大雨洗刷过青葱山色映入眼帘,如一条条翠绿的腰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掀开车帘,雨后的湿润气息萦绕着在鼻尖,暂缓了身上因跋山涉水的带来的疲乏。
马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路过一片湖泊时,成群结队的鹭鸟停歇在岸边,马蹄声惊动了它们,如一树梨花被清风吹落,群鹭惊起,振翅高飞,那景象看得初来乍到的姜家人震惊不已。
“好多鸟儿。”满满指着飞向天空的鹭鸟,惊奇的喊道。
颜娘也很意外,感叹道:“看着山清水秀,应该是个好地方吧。”
姜裕成点头,“竭绥不是西北那样的苦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
寒之地,素有恶名不过是因为夷族聚居罢了。”
说完后,想起刚刚在路边田间碰到的几个夷族人,他们笑着同他打招呼,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他还是够感受到了其中的善意。
竭绥的县城要比虞城小很多,但管辖的区域却大了不止一倍。竭绥地广人稀,域内多丘陵和高山,可种的良田数目少,粮食产量很低,交完税粮后,所剩的粮食几乎不能挨到下一个秋收。
竭绥的百姓,不管是夷族还是汉民,他们将粮食和田地看得十分重要,常常因为跟田地有关的小事发生大规模的械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