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各有谋算(42)-第2/3页



        “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

        于是,这些乡人怀疑他就是范增,他立即否认道:

        “范增早死在彭城,哪里会到这里来!”

        事后,范增害怕传出去引来刘邦的报复,就带着全家人悄悄离开,不知所终。

        戏志才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能够读书认字,就是天大的机遇。

        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为了巩固朝廷的统治,那些寒门学子能够学到的知识,都是儒学中那些上尊下卑、忠君爱国的内容。

        要让那些世家大族,把秘而不传的兵书战策教授给寒门学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戏志才也是机缘凑巧,得到了范增留下的残缺兵书,才学得一身本事。

        他学习这些兵法,可比范增要容易多了!

        虽然同样是残本,但因为他得到的兵法残本,有范增的注释。

        可以说,戏志才是范增的嫡系传人,他对这个未曾谋面的老师非常崇拜。

        他对项羽不听范增之谋,让刘邦在绝境中从荥阳城逃走,项羽统一天下的大业功亏一篑,非常惋惜。

        戏志才的谋略,也是走的范增的路子,“功成身退”是他们早已设定的结局。

        戏志才自认青出于蓝,他可不想犯范增同样的错误,对主公的信任非常看重。

        因此,即使功不成、名不就,他也毅然抽身,离开曹操。

        他宁愿隐居不出,也不愿意自降身价主动投奔曹操,重演范增的悲剧。

        荀彧与戏志才是老朋友,他在举荐之前,已经征求了他的意见,戏志才虽然隐居乡里,早就有了准备。

        戏志才在颍川老家髙卧,上演了与“三顾茅庐”如出一辙的剧目:

        “曹操造其门,志才高卧不起,操候半晌,志才方起身,整衣冠出迎。”

        然后是曹操以自己的诚意打动了戏志才,最后,戏志才答应曹操所请:

        “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戏志才出山以后,曹操给他的待遇,并不比刘备给诸葛亮的“犹鱼之得水”稍差。

        “以车载志才归,尊为上客,与之抗礼,衣服饮食,尽与己同,时时造其馆,长跪请教。”

        戏志才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助曹操打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大小军阀,平定东郡。

        然后,袁绍因为曹操实际上已经掌控了东郡,才表他为东郡太守,意义非常重大。

        虽然东郡太守这个职位,较之多年前曹操的济南相并没有什么显著提升,但怎算是实实在在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的上万人马,不用再在张邈的陈留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