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各有谋算(35)-第2/3页



        诸葛亮也害怕刘备对马谡打压太过,寒了马谡的心,错失一个人才,他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弥补。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以后,一直滞留在永安。

        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对荆州还是没有死心。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备拉不下这个面子,接受不了这场失败。

        他说服诸葛亮等人在成都辅佐刘禅,是想让刘禅提前进入皇帝角色,并在成都建立自己的班底。

        李严是刘备用来制衡诸葛亮的重臣,而对马谡和赵云的安排,本来是刘备给刘禅留下的暗手,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权臣篡国。

        马谡曾经被孙权暗地里招揽、又和诸葛亮交厚,而诸葛亮却是当今蜀汉丞相,是最有可能成为权臣的人,马谡自然也不牢靠了。

        如果再给刘备数年时间,他恩威并施,收纳更多的人才辅佐刘禅,就算马谡真的是诸葛亮的心腹,也不足为患,只能是跟随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但人算不如天算,刘备的这次暴病来得太突然了,好多事情他都没有来得及安排。

        不管是本身的才华,还是刘备自己的信任度,以及目前的官位,辅佐刘禅的第一重臣,只能是诸葛亮。

        刘备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把国家大事都交给诸葛亮。

        刘备在病故前,一直在永安修养,他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后事的安排。

        他一辈子奔波劳顿,提出的口号就是“复兴汉室”。

        好不容易打下了西川这点基业,有了与曹丕对抗的本钱,自然不可以落入他人之手。

        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备知道太子刘禅的才能平庸,很难有所作为,甚至保不住刘家的这点基业。

        他对诸葛亮的忠心,还是认可的。

        但为了谨慎起见,刘备还是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试探了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显露出一丝不臣之心,估计刘备召到永安的李严就派上用场了,诸葛亮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很难说。

        好在诸葛亮并没有篡位之心,主动发下誓言,忠心辅佐刘禅。

        其实,马家与孙权的商业合作,并没有引起刘备的忌惮。

        反而是马谡紧抱诸葛亮的大腿,让刘备非常恼火。

        因此,刘备临终前留下了“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的遗旨,让马谡只能老老实实回家丁忧。

        马叔常才智过人,在商场上打滚这么多年,见过不少大风风浪,都挺过来了。

        这次江东的布局,关系到他自己的官位和儿子马峰的前程,这才乱了心境。

        不久之后,马叔常又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开始采取补救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