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各有谋算(32)-第2/3页



        荀谌对袁绍深感失望,而袁绍也对荀氏家族的荀彧投靠曹操非常不满,有意疏远荀谌。

        荀谌慢慢淡出了袁绍集团的权利中心,最后退隐归田。

        他们这些真正的人才,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即便是在袁绍灭亡以后,荀谌也没有再出山为曹操效力。

        而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也没有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在曹操集团做官的荀氏族人并不多。

        荀彧尽心尽力为曹操出谋划策,但荀氏家族还是留了一手。

        直到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占据了大义名分。

        荀氏家族普遍看好曹操的前景,这才加大了对曹操的投资,赋闲在家、待价而沽的军事奇才荀攸,也投靠了曹操。

        荀攸也得到曹操重用,拜为军师,被称为曹操的“谋主”。

        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为曹操征战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说这些有志称霸天下的几大势力首脑,真的不在乎那些世家大族脚踩两只船、充当墙头草,那是不可能的!

        袁绍就不能容忍一个家族的人才同时效忠几个势力,他因为荀家有人辅佐曹操而弃用了荀谌。

        曹操、孙权、刘备等人,其所以允许这种现象存在,是想用优厚的待遇,美好的前景,来换取这些人才的忠心,最不济也能防止他们反戈一击。

        当然,前提是这些在不同势力效力的同族兄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品行高洁之士。

        这样的人才,不但不会轻易背叛自己的主公,还可以加强两个实力之间的联系。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他们成为了连接刘备和孙权两大势力的桥梁。

        即便是在孙权背信弃义、袭取荆州以后,蜀汉和东吴能够很快继续结盟,诸葛兄弟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诸葛瑾的得力,吃到了甜头的孙权,一直想挖刘备的墙角,想在刘备手下的荆州世家大族中拉拢更多的人才。

        刘备重用马良,而马谡却是不太得志,自然就成为了孙权拉拢的目标。

        马谡与孙朗交好,并与他一起合伙在江东经商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孙权和刘备的眼睛。

        孙权一直能够容忍孙朗利用宗亲身份与马家谋取暴利、中饱私囊,就是因为马家和马谡的价值。

        实际上,参与孙朗商业合作的执行人并不是马谡,而是老三马叔常。

        马叔常虽然是一个商人,但作为“马氏五常”的老三,他的学问和才能可不差。

        马家的商业奇才可不少,但以马叔常的成就最大。

        因为马家烧酒的出现,马叔常在整个江南商界的地位,大体相当于现在某宝的创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